焦杰

作品数:70被引量:14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唐代墓志唐代妇女唐代墓志妇女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唐都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梁祝故事的文献梳理及传播问题研究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4年第6期125-133,共9页焦杰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妇女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9FZSB047。
《金楼子》《十道四蕃志》《宣志室》并未载有梁祝故事,宋明清人所见或增衍所致,或民间坊刻。《义忠王庙记》乃明人假托李茂诚撰。两宋之际,梁祝故事主要流传在江南吴地,发展轨迹依次是同家、共读和化蝶,并在宋元以后形成宁波和宜兴两...
关键词:梁祝故事 早期文献 传播问题 
汉代生育禁忌习俗中的性别与权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孙朝阳 焦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SB047)。
两汉社会出现了比先秦时期更为严苛的生育禁忌,人们普遍认为产妇不洁且危险,产孕异常、忌日出生的婴儿会妨害父母。因此,承担生育重任的产妇和某些“特殊婴儿”被当作禁忌对象,产妇在分娩之前必须离开日常生活的居所,到特定地点分娩,产...
关键词:汉代社会 生育禁忌 驱逐产妇 生子不举 性别与权力 
技术与权力:汉唐时期胎孕知识的性别选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焦杰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妇女文化研究”(19FZSB047)。
中国传统医学在汉唐时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胎孕知识,主要集中在《胎产书》《产经》《诸病源候论》和《千金方》等医书之中。除了不孕症和孕期疾病的治疗、孕妇营养、养胎和接生的方法之外,还包括与生男生女有关的理论、医方、方术和...
关键词:汉唐时期 胎孕知识 生育技术 男性权利 
魏晋时期“萱草宜男”话语的生成及其文化内涵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63-71,共9页焦杰 施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SB047)。
萱草又叫宜男草,也叫忘忧草,还被称作母亲草。在先秦语境中,萱草只有忘忧作用,象征着女性对意中男子的不忘之情。魏晋时期生成的“萱草宜男”话语,是人们利用“女歧生九子”的传说附会而成,其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味。魏晋文人士子撰写...
关键词:魏晋时期 萱草 宜男话语 
唐代妇女与长安节日气氛的营造
《唐史论丛》2023年第2期346-363,共18页焦杰 谢宇荣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妇女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9FZSB047)阶段性成果
唐代的繁荣与昌盛不仅体现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日常生活,也体现在岁时节日的民俗风情里。唐代妇女是岁时节日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她们一方面必须履行主内的职责,为节日宴饮和庆典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以女性独特...
关键词:唐代妇女 岁时节日 节日氛围 节日气氛 妇女史研究 重要参与者 世界文明中心 主体能动性 
女性意识与汉唐七夕节的发展演变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394-410,589-590,共19页焦杰 郑伟凤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妇女文化研究”(19FZSB047)阶段性成果。
关于七夕节文化和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最早探讨牛女故事的学者当数竺可桢,他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思想与时代》第34期,1944年)中认为二星赤经的重合是牛女故事的源头,而根据岁差的计算,牛郎织女二星赤...
关键词:七夕节 二十八宿 牛郎织女 赤经 七夕文化 重合时间 研究成果 天文学 
古代婚俗礼仪漫谈被引量:1
《人民论坛》2023年第13期110-112,共3页焦杰 
中国传统婚姻是聘娶婚,由六礼组成,初行于贵族,广泛实施则是汉平帝之后。纳征是六礼中最重要的内容,决定着婚姻的成败与否,最初代表着男方对婚姻的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率先打破礼仪制度,以厚给聘礼的方式彰...
关键词:聘娶婚 纳征 亲迎 
趋吉避凶:汉唐妇女与年节习俗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52-57,共6页焦杰 郑伟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妇女文化研究”(19FZSB047)。
汉唐时期,不仅很多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都与趋吉辟邪有关,而且一些节日习俗的产生、传承与演变与妇女活动的关系非常紧密。新年不扫地禁忌源于妇女打粪扫活动,表达的是妇女们的心声与愿望;送穷习俗源于妇女“作糜、弃破衣”的晦日活动,是...
关键词:汉唐妇女 打粪扫 藏粪扫 送穷 五彩丝 
情感史视角下的唐代士子婚前出妾现象探究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焦杰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妇女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9FZSB047)成果之一
姬侍妾是传统婚姻制度的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既利于更好地理解女性群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探讨传统婚姻制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避免性别研究与历史文化的割裂与脱离。唐代社会纳姬娶妾现象非常普遍,高门大户姬...
关键词:情感史 婚姻制度 性别研究 女性群体 唐代士子 多样性 
神秘与技术:唐代女巫群体与巫风活动研究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2年第2期269-284,531,共17页焦杰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妇女文化研究”(19FZSB047)阶段性成果。
女巫群体自古有之,但不同的时代,女巫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并不一样。原始部落中的女巫往往享有很高的威望。商周时期,出于神道设教的需求,女巫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但是随着春秋战国以来礼崩乐坏,她们渐渐被逐出了权力机关而下移到...
关键词:社会政治生活 商周时期 《史学月刊》 首都师范大学 鬼神信仰 硕士学位论文 交往对象 淫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