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庆

作品数:6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福克纳余华小说父亲疯子傻子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化与传播》《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方丛刊》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多角度叙事中的存在迷宫——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文化与传播》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蔡勇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卡夫卡与20世纪南非文学的现代主义转型”(18XWW005)。
多角度叙事是福克纳创作的重要特色,《喧哗与骚动》主要使用了三个叙述视角来讲述凯蒂的故事。班吉、昆丁、杰生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在他们的叙述中,凯蒂分别展示出爱、堕落及自私的形象。从深层次来看,班吉的叙事是一种本真叙...
关键词: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多角度叙事 
班吉的时间:奥古斯丁式的永恒意识--《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问题解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39-142,共4页李忠敏 蔡勇庆 
《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时间不属于机械的物理时间,而是属于奥古斯丁式的神圣时间范畴,在他的世界里,时间转化成了以爱为中心的意识,心灵的直觉力量使他超越了历史表象,得以与永恒相通。福克纳通过班吉表明,持存爱的心灵是人的存在力量...
关键词: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班吉 时间 
《去吧,摩西》的契约叙事与生态意蕴
《东方丛刊》2010年第1期56-72,共17页蔡勇庆 李忠敏 
关键词:生态意蕴 摩西 叙事 契约 故事集 内在统一 兰登书屋 福克纳 
象征的存在——余华小说人物形象论被引量:7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824-829,共6页蔡勇庆 
对人的生存的精神探索是余华小说的内在主题,人物则是他对生存进行探索的阐释符码。文章以人物形象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对疯子、傻子和父亲这三类典型形象的分析,探求余华小说创作的艺术演变。
关键词:余华小说 人物形象 生存探索 
刘三姐与成春香:原型及其衍变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李忠敏 蔡勇庆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研究课题(06FWW002)
刘三姐和成春香作为壮族人和韩国人心中的经典,表现出了诸多不谋而合的相似性,但因两个形象的原型不同,原型衍变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两者又呈现出相异的精神境界和性格特征。
关键词:刘三姐 成春香 原型 衍变 
寻父:无家可归者的精神悲剧——解读鬼子《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引量:2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蔡勇庆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是鬼子90年代末创作的极具感染力的中篇小说。小说隐含着“寻父”这一悲剧主题,其内在悲剧力量体现在人所处的极限困境和人的柔韧生命力所构成的张力。
关键词:鬼子 寻父 苦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