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美静

作品数:18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伦理思想宴会生态美学思想生态伦理观高等教育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长春教育学院学报》《短篇小说(原创版)》《科技信息》《芒种》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工学院科学研究基金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释意学派理论与口译教学研究被引量:1
《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8期111-114,共4页覃美静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基于释意理论的英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程教学模式研究"(2015JGA275)的阶段性成果
法国释意学派理论认为,口译本质上是一种交际行为,口译的目标是传递语言信息,口译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理解/阐释、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这一核心思想决定了口译教学的五大能力培养目标、三大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关键词:释意学派理论 口译教学 教学要素 教学原则 
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的“黑人性”生态伦理思想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8期36-38,共3页覃美静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的杰出代表,艾丽斯·沃克高举"黑人性"大旗,在《紫颜色》中提倡"上帝即万物"的黑人性自然观,构建涵盖人与自然、白人与黑人、男人与女人三个方面的黑人性生态伦理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白人与黑人平等共存...
关键词:黑人性 生态伦理思想 艾丽斯·沃克 
从伊甸园到和谐自然——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7期33-35,共3页覃美静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出生于加尔文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地区,却自小对传统的宗教思想心存犹疑,质疑以"伊甸园"为人类理想家园的基督教自然观,转向自家花园寻求灵魂安栖之所,经多年的沉思冥想,她逐渐悟出具有超时代意义的生态伦理...
关键词:生态伦理 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 
中越《金云翘传》中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28-,34,共2页覃美静 莫国芳 
2013年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圈发展前景下的中越文学的生态批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SK13LX2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庄子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兼具荒野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审美目标,以情感和感知为审美途径,以实现精神和现实上的人与自然主客统一的完善审美境界。这种东方式生态美学思想对中越文学的影响深远,如在《金云翘传》中,青心才人与阮攸巧妙...
关键词:庄子 天人合一 生态美学 人物塑造 自然书写 
赛珍珠《大地》中的“土地伦理”思想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06Z期29-30,共2页覃美静 
1938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大地》(The Good Earth)以中国农民生活为题材,对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尤其是她通过"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写"[1],揭示了中国农...
关键词:赛珍珠 中国农民生活 《大地》 美国女作家 生态智慧 远古先民 利奥波德 集体无意识 生态伦理观 人与自然 
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英语写作策略教学的实效研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59-160,共2页覃美静 
2012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地方工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2JGB185)的研究成果
为了探讨英语写作策略教学对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性,基于一项为期18周的写作策略教学实验,以"准备—草稿—修改—回顾"四合一式教学模式为构架,融入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以期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供了...
关键词:英语写作策略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 问卷调查 
精神家园与现实乐土——罗尔斯顿与伯林特生态美学思想之评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65-166,共2页覃美静 
2012年广西工学院科学基金项目"美国自然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项目编号:校科社1261121)的研究成果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相融的完善审美状态,罗尔斯顿和伯林特先后提出了荒野美学和环境美学。他们各自着眼于荒野和环境,分别以内心情感和身体知觉为途径,营造了"精神家园"和"现实乐土"两大美学意象,让我们能在精神上和现实上回归自然,实现...
关键词:荒野美学 环境美学 情感 感知 回归自然 
绿色革命的宣言——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生态伦理观研究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3期155-156,共2页覃美静 
广西工学院科学基金项目“美国自然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项目编号:校科社12611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然文学源起于第一批欧洲移民对广袤无垠的美洲荒野所生起的敬畏和依恋,他们深信“只有认知了脚下这片土地,才有可能认识自我。”于是,17、18世纪出现了许多描述新大陆的“自然的影像”的散文、旅行笔记和日记,为日后自然文学的繁...
关键词:自然文学 19世纪 绿色革命 生态伦理观 美国 宣言 《瓦尔登湖》 生态伦理思想 
中越神话中“生态自我”的建构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年第2期62-64,共3页覃美静 
2013年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圈发展前景下的中越文学的生态批评对比研究"(SK13LX2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越神话是两国最早的生态伦理叙事,揭示了远古先民通过认同自然环境、民族血脉和自然万物来逐步构建东方式的生态自我:人与天一,万物一齐。这与阿伦·奈斯所提出的"生态自我"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共荣共生。这为中越两国共...
关键词:生态自我 生态认同 自我实现 深层生态学 中越神话 
19-20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宴会功能的嬗变——从简·奥斯汀到弗吉尼亚·伍尔夫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75-,77,共2页覃美静 
在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宴会颇受青睐,且功能各异,对她们小说艺术创新实践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她们的文学创作思想,对《傲慢与偏见》和《达罗卫夫人》进行详尽解读,以更好地梳理在此期间宴会功能的嬗变。
关键词:宴会功能 嬗变 意识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