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仁

作品数:36被引量:29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权利救济法治合法性审查法理民主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政法论坛》《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欧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无讼文明
《政治与法律》2025年第2期18-33,共16页贺海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观及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4&ZD139)的研究成果。
无讼是儒家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之道”的实践方案。“以德化诉”与“以德化争”提供了两种解决纠纷的方案,旨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通过“知本”蕴含的无讼关系原理,孔子、康子和子路分别提出了中国传统社会解决纠...
关键词:文明 中华民族无讼观 无讼关系 和解理性 人类和平 
汉承秦制:为法立经与中国自有制度的形成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123-134,共12页贺海仁 
汉承秦制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中国古代学者创造的制度性概念。汉承秦制能指的是秦法制、秦政体和秦国体,其所指是作为国家制度的历史合法性。汉承秦制历史实践以“承秦”方式出现,其“表达”则以“反秦”的面貌存立,产生...
关键词:汉承秦制 新语 儒家正义 引经入法 法上之法 自有制度 
规范与理由: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文本价值与功能重构
《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3年第1期136-155,共20页贺海仁 
指导性案例文本的非裁判性、说理性和底层逻辑赋予了指导性案例独特的指导价值。与一般性规范不同,指导性案例是作为理由的规范形态出现的,从而形成以裁判理由、指导理由与法理理由为要素的说理结构。从理由规范论出发,指导性案例既不...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 法理理由 说理民主 指导价值 
公民不服从的终结--基于罗尔斯忠诚法律观的理论逻辑
《环球法律评论》2022年第6期152-170,共19页贺海仁 
规范的公民不服从理论由公民德性观、去革命化的宪制观以及有机团结的正义感等实质要件构成,确立了忠诚法律的法理命题。以规范的公民不服从作为标准,西方历史上的公民不服从典型案例或是变相的革命,或是被认可的合宪行动,凸显了西方历...
关键词:公民不服从 规范性 忠诚法律 国家能力 权利救济 
规范与理由: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文本价值与功能重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5期209-209,共1页贺海仁 
指导性案例文本的非裁判性、说理性和底层逻辑赋予了指导性案例独特的指导价值。与一般性规范不同,指导性案例是作为理由的规范形态出现的,从而形成以裁判理由、指导理由与法理理由为要素的说理结构。从理由规范论出发,指导性案例既不...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 功能重构 司法解释 裁判理由 规范论 裁判规则 文本价值 一般性规范 
中西文明合作何以可能?——重要之事的趋同方法与意义重构被引量:1
《欧洲研究》2022年第5期130-146,I0005,共18页贺海仁 
英国哲学家帕菲特认为世界上存在重要之事,并列出了客观理由和主观理由两种划分标准。利己的利他主义和损己的利他主义都不是必然归属于基于道德价值的客观理由,“无人性有德性”和“有德性无人性”假设都面临着普遍性不足的哲学难题。...
关键词:中西文明 合作 重要之事 趋同论证 文明冲突 
规范与理由: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文本价值与功能重构被引量:8
《北方法学》2022年第4期5-21,共17页贺海仁 
指导性案例文本的非裁判性、说理性和底层逻辑赋予了指导性案例独特的指导价值。与一般性规范不同,指导性案例是作为理由的规范形态出现的,从而形成以裁判理由、指导理由与法理理由为要素的说理结构。从理由规范论出发,指导性案例既不...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 法理理由 说理民主 指导价值 
最大的人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权利实践及世界意义被引量:7
《河北法学》2022年第6期2-19,共18页贺海仁 
最大的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初心论”的权利表达。作为一项集体权利,中国国家具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政治权利、中国人民拥有决定国家制度的道德权利、中华民族享有与民族精神相吻合的文化权利以及中国人领有与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阶段...
关键词:人权 最大的人权 权利方法 共同价值 
中国法治的结构转型及其内在挑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5期151-152,共2页贺海仁 
法治中国的建设是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所趋。而法治国的建立,应当要以“法治”内涵的明确作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构建法治国的路径,才能应对法治的各种挑战。作为一种制度建构论的组成部分,法治中国指向的是以宪法和...
关键词:法治国 宪法和法律 结构转型 国家制度体系 建构论 宪法法律权威 现代化 
中国法治的结构转型及其内在挑战被引量:14
《河北法学》2021年第8期2-13,共12页贺海仁 
以符号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解析"法治"的语义结构,不难发现,法治不仅是一套能够复刻、投射中国改革变迁史的声象系统,更是内嵌有动态发展品格的制度体系。因此,它必然会在制度环境的裹挟中走入结构转型之路。具体来看,法治结构经历了由共...
关键词:法治 法治结构转型 法治转型挑战 法治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