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秋

作品数:18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禅宗生态美育图像新媒体艺术和谐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美与时代(创意)(上)》《湘南学院学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借景寓意 缘境观空——辨析文人画与禅画之异同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85-89,共5页邓绍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禅宗书画观的本体诠释及其超融美育价值研究"(16BZW018)阶段性成果
文人画与禅画存在许多相通点,然而,禅画又不同于一般的文人画。其差异主要表现于艺术形态、审美观照、哲学渊源三个方面:首先,存在艺术形态差异: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具体包括两者的历史态度、自我倾向、描写对象上的不同。其次,两者的...
关键词:文人画 禅画 差异 艺术形态 观照方式 哲学渊源 
通向生命本体的诗意融合——禅宗内观智慧与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沉浸
《求索》2017年第1期115-120,共6页邓绍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禅宗书画观的本体诠释及其超融美育价值研究"(16BZW018)
禅宗以内观态度对待图像和外部世界,注重图像的非视觉性和事实的自然呈现,而新媒体艺术的显著特征在于身体向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前者属于前现代的宗教文化形态,后者属于后现代的当代艺术形态,两者确实存在着特质和形态上的很大差距,但...
关键词:生命本体 诗意融合 禅宗 内观智慧 新媒体艺术 虚拟沉浸 
随机自省 涵濡本心——论少儿经典阅读的美育意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邓绍秋 黎仁河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化时代儿童经典阅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XJK015BJC001)
少儿经典阅读,是促进个体随机自省、涵濡本心的美育途径,同时也是少儿反脆弱性素养的培育过程。这种反脆弱性,指的是他们面向复杂环境所保持的自由灵活性,即具有"一体三心"(爱心、慧心、定心)的特性。在视觉文化时代,少儿经典阅读的过程...
关键词:随机自省 涵濡本心 经典阅读 反脆弱性 美育 
水墨精神与图像空白--杨来华先生山水画解读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12期30-32,共3页邓绍秋 
杨来华先生的山水画,有对中国传统水墨精神内涵的探究,也有对现代图像艺术表达方式的尝试,其山水画作中所体现出的多元文化与创作手法的巧妙结合,得益于他艺术的灵性和对禅意的参悟,其东方水墨韵味既抒发了他的个人情怀,更有他对现实生...
关键词:杨来华 水墨精神 图像空白 审美质料 审美形式 审美存在 
视觉文化的本体诠释与儿童经典阅读“超融”素养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103-108,共6页邓绍秋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化时代儿童经典阅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XJK015BJC001]的阶段性成果
儿童经典阅读素养是阅读经典的态度动机、诠释能力、运用智慧等因素的综合体。较高的阅读素养是儿童精神成长与人格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本体诠释学看,视觉文化具有视觉快感与消费欲望、人生感与历史感、全球化与宇宙感三个层面。面对当...
关键词:儿童经典阅读素养 视觉文化 本体诠释 “超融”素养 
论新媒体艺术与禅宗书画的视域融合
《厦大中文学报》2015年第1期165-170,共6页邓绍秋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视觉图像与禅宗公案的诗意融合”(编号:12YBA09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新媒体艺术与中国古代禅宗书画之间具有精神契合性:从存在维度观之,两者都处于从混沌向存在变化的状态;从媒介维度观之,两者都力图突破传统媒介的约束;从创作维度观之,两者均为关联性创造的结果;从接受维度观之,两者都强调自由开放和双...
关键词:新媒体 艺术 禅宗书画 视域融合 
禅宗美学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当代图像的异化及其与禅宗公案的异趣同构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7-34,共8页邓绍秋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视觉图像与禅宗公案的诗意融合"(编号:12YBA092);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小学教师培养的国学教育创新研究"[编号:0(45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视觉图像已经成为当下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存在异化倾向。然而,从诗意接受和中国古代"境生"创造的角度来看,当代图像与中国古代禅宗公案之间存在异质同构的关系。两者在审美形态、思维路向、表达方式、接受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
关键词:当代图像 禅宗公案 诗意融合 
中国美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评皮朝纲先生《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38-240,共3页邓绍秋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视觉图像与禅宗公案的诗意融合"(12YBA09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级重点学科文艺学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皮朝纲教授最近出版的《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一书,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视野开阔,材料翔实;其二,史论结合,求新务实;其三,"境生"创造,诗意盎然;其四,填补空白,留有余地。
关键词:皮朝纲 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中国美学 拓荒之作 
王阳明心学美学对禅学的融摄及启示被引量:3
《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5-8,共4页邓绍秋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2008-2009年度科研课题"湖湘禅宗生态美学智慧研究"(0802001A)的阶段性成果
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主要包括生命主体之美、直观体验之美、现实行动之美三个方面,这是对禅学的融摄的结果,即两者在本体观、思维观、境界观三个方面存在接受和突破的关系。王阳明心学美学对当前文艺学研究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 心学美学 禅学 融摄 启示 
湖南禅宗与湖南古代文学的文化融合
《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邓绍秋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立项课题(NO.0802001A);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NO.[2010]453)
湖南禅宗作为中国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湖南禅宗与湖南古代文学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出现了"文人禅学化"和"僧人文学化"的文化现象。其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思想倾向、话语立场、体验方式、题材范围、美...
关键词:湖南禅宗 湖南古代文学 文化融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