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

作品数:21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人性观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社会科学》《中国沙漠》《齐鲁学刊》《管子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韩非子》惠民竞技寓言及其蕴含的“民意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02-110,共9页刘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ZS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50)。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所载齐景公与宗室权臣展开"惠民"方面竞争的寓言,含有民众通过和平方式选择统治者的设想,亦即有意统治权之人在惠民方面展开竞争,更得民心者获胜。此设想与"汤武革命"等凭暴力行动实现民众意愿的主张,有显著差别...
关键词:《韩非子》 惠民 竞技 民意论 
《韩非子·解老》“德”论锥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50-156,共7页刘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ZS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50)。
前贤针对《韩非子·解老》篇的“德”的释义多有分歧,其义若回到篇文“身全之谓德”的表述上,释为身心的健全,在全篇皆可说得通。其篇论“德”之处,有内在的矛盾:篇文先提出“德”的维持需避免动用身心官能,保持“意无所制”的超脱状态...
关键词:《韩非子·解老》 “德”论 “身全之谓德” “意无所制” 
《史记》韩非子“归本于黄老”锥指被引量:1
《江海学刊》2020年第3期185-193,共9页刘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韩非子》研究史”(项目号:17CZS064)的阶段性成果;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学术思想专题研究”(项目号:201904)和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韩非子专题研究”(项目号:SKHX2019392)的资助。
司马迁《史记·韩非列传》将韩非"归本于黄老",其作法理由涉及韩非子的派别归属,为韩非子思想研究中无法回避的基础问题。司马氏父子所谓的黄老、道德家皆未有确切的内涵与外延,却有鲜明特征,如将"道"作为各类治术的客观依据,将"虚无""...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韩非子 黄老 
《新语》“思想近于韩非”榷论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19年第4期123-128,共6页刘亮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韩非子》研究史”(项目号17CZS064)阶段性成果
诸多学者从历史见解、“权势”与“法度”的角度上论证《新语》思想“近于韩非”。此类探研涉及到如何看待规则与统治权力的关系等《新语》思想的基本属性,因而具有重要的讨论价值。就历史见解而言,《新语》主张历史具体情势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陆贾 新语 韩非 
被忽视的性善说:《韩非子·解老》篇人性观探微被引量:2
《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156-160,共5页刘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韩非子>研究史"(项目号:17CZS064)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韩非子》的人性观问题,学界主要有"性恶"论与"自然人性"论两种观点。而《解老》篇对于仁、智等积极因素的强调,尚未获得关注。《解老》篇强调人类在伦理层面具有"仁"这一"不能已"的天性,在官能层面有"聪明睿智"的天性;将人类后天...
关键词:韩非子 《解老》 性善说 性恶说 
荀子“法后王”说续辨——兼及其所蕴含的礼治精神被引量:2
《江淮论坛》2018年第4期107-111,124,共6页刘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韩非子>研究史"(17CZS064)
"法后王"说对荀子礼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着关键的塑造作用。"法后王"的释义是讨论"法后王"说的特征与价值之基础,因而深受学界关注。根据《荀子》文本,"后王"的外延恐非如前贤所称,以特定朝代或个人为界限,而应回到《非相》所明言的礼法...
关键词:荀子 法后王 粲然可知 礼治精神 
《荀子》“虚壹而静”说续辨被引量:3
《齐鲁学刊》2018年第2期21-26,共6页刘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韩非子>研究史"(17CZS064)
《荀子·解蔽》中"虚壹而静"的释读,是荀子道论、解蔽论等领域的研究中所无法避免的基础问题。前贤对此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在"壹"字的义释上。考虑到"虚壹而静"为"求道"的方法,《解蔽》以"壹则尽"将其法与"道"普遍与整全的属性相衔接,...
关键词:荀子 解蔽 虚壹而静 
《荀子》“性朴”“性恶”续辨被引量:2
《道德与文明》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刘亮 
《荀子》的人性观是"性朴"抑或"性恶",此二者关系为何,是《荀子》人性观研究中无法回避的基础问题。学界对《荀子》是"性朴"说还是"性恶"说的论争,是因现存《荀子》文本中有内在的矛盾。《礼论》主张人性"本始材朴",提出"非道德"的人性...
关键词:荀子 性朴 性恶 
锡林郭勒草地表层土壤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被引量:15
《中国沙漠》2017年第5期978-985,共8页孙传龙 张卓栋 邱倩倩 刘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282)
在锡林郭勒草地以400m为间距均匀布设160个样点,采集各点表层0~1cm土样,测定土壤机械组成,计算土壤粒度分形维数,分析锡林郭勒草地景观尺度土壤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形维数越小,土壤质地越粗,分形维数与小于0.0...
关键词:土壤粒度 分形维数 土地利用 风蚀危险性 锡林郭勒草地 
“礼义恶生”与《荀子》的人性观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36-139,共4页刘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前贤在如何评价《荀子》人性观的问题上多有争议,是缘自《荀子》有关人性的论述自相矛盾的缘故。《性恶》篇"礼义恶生"(礼义从何而生)的提问,恰为我们进一步重新阐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在这个角度上,人性中"好利"的欲望与知能...
关键词:礼义 荀子 人性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