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仙

作品数:25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傣族生态生态批评民族范稳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长春教育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生态美学的四种形态被引量: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52-158,共7页袁鼎生 夏文仙 
中国生态美学存在四种形态。第一种是审美生态学,在美学的生态化中形成。曾永成的《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勾勒了文艺学哲学基础、主要范畴与命题的生态化路径,呈现了人与自然节律感应的生态审美关系,展开了文艺生态学与人本...
关键词:中国生态美学 审美生态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美生 
范稳“藏地三部曲”中“大地”寓言的解读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16-20,共5页夏文仙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范稳"藏地三部曲"小说的文学人类学阐释"(YB2015070)
范稳"藏地三部曲"通过三重对话来阐释"大地"的内涵。对末日灾难的反思与对"伊甸园"的回忆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灾难中不同民族、宗教之间冲突与和解,其核心是关于大自然神性的对话。女主人公们集美、母性、家园、神圣自然四位一体的特性...
关键词:神性大地 母性大地 末日灾难 新生 
范稳“藏地三部曲”中“宗教救世”倾向的反思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25-29,共5页夏文仙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范稳‘藏地三部曲’小说的文学人类学阐释"(YB2015070)
范稳"藏地三部曲"从宗教视角描写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高举宗教信仰对爱情、对人生的拯救,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解毒作用,对宗教的书写与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但由于对宗教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负面因素净化不足,显示出一些值得反...
关键词:宗教 善与恶 神性与人性 终极关怀 
傣族民间文学唯美观的生态根基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52-55,共4页夏文仙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生态美学视域中傣族文学‘家园意识’研究"(2012C156)
在傣族民间文学中,美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是傣族对生命本质的根本理解与定位,是人神魔三界的共同追求,具有无以伦比乃至超越生死的能量。美在傣族民间文学中体现出的内涵、地位、能量,都是以其生态维度的规定性为基础的:不同生命形...
关键词:傣族民间文学 傣族唯美观 生态审美 
傣族古歌谣和神话中的家园之美被引量:1
《大舞台》2014年第3期226-227,共2页夏文仙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C156
傣族的古歌谣和神话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傣族先民在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状态,蕴含着无阶级社会里人类感受自然、人生、美的原始方式。古歌谣和神话以欢愉之情为主调,传达出对生活的惬意与满足感,这构成了家园之美的根基;其以生命平等的意识...
关键词:惬意之感 风光之美 生命平等 睦邻友好 
当代生态电影批评及审美的陷阱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14年第12期6-7,共2页夏文仙 张婷 
当代生态电影研究中,由于混淆了"生态"的生态整体主义和"环境"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致使基本概念不清晰、理论话语模糊、研究对象既宽且窄、过分美化对象,难以实现生态批评的使命和目的、形成对实践的有效指导。而在有生态意识的电影的...
关键词:生态电影 生态批评 生态整体主义 
《生化危机》中生态女性主义与商业融合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4年第10期40-41,共2页夏文仙 张婷 
当前,生态叙事已经成为商业电影的一大看点,但"高票房低评价"也成为许多纳入生态元素的影片中屡见不鲜的现象。本文以《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为例,分析其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框架的引用如何吸引了观众的阅读期待,丰富电影的商业看点。而对...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商业电影 男权 女性形象 
生态美学视域中傣族民间文学的人与自然主题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27-31,共5页夏文仙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C156
从生态审美的视角看,"人与自然"是傣族民间文学最深层的思想根基和最重要的主题,贯穿在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在早期的神话和古歌谣中,主要表现为对种际平等原则的确立与表达,对动植物内在价值、道德权利的承认;在传说、故事...
关键词:生态批评 文学主题 文化根基 
傣族民间文学中人物形象类型的生态功能
《保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夏文仙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生态美学视域中傣族文学‘家园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12C156)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傣族民间文学最深层的思想根基,规范着各个时期各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和呈现方式。从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来看,傣族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呈现为四个系列:神灵——生态原则的立法者与维护者;文化创始人—...
关键词:生态批评 原型解读 傣族民间文学 
民族立场的困境与突破——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走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3期28-29,共2页夏文仙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从进入新中国起,就一直在追求民族化与渴望融入主流之间的矛盾中曲折前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民族文化特质的严重流失,使坚守民族立场的作家日益陷入困境,关注民族历史命运但又难以摆脱荒诞与幻灭感,忧虑民族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化 生态视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