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弼

作品数:8被引量:19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更多>>
发文主题:二叠纪A型花岗岩形成构造背景古元古代花岗岩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地质》《科学通报》《岩石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吉南样子哨坳陷北缘重力滑脱构造被引量:3
《吉林地质》2003年第3期24-28,共5页贾海明 卢兴波 齐成栋 赵成弼 
在吉南样子哨坳陷北缘石道河镇一带,于元古代新老盖层间存在韧—脆性滑覆断层。盖层内部地层缺失、倒置现象普遍,褶皱形态表现为一系列倾伏褶皱—紧密同斜褶皱—平卧褶皱,据其形态特征可辩出两期性质不同褶皱幕。盖层与太古代基底之间...
关键词:样子哨坳陷 重力滑脱构造 后缘拉伸带 吉南地区 
通化地区印支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带碰撞造山作用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1
《科学通报》2003年第8期843-849,共7页路孝平 吴福元 赵成弼 张艳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272045)资助
应用颗粒锆石U-Pb法,对出露于吉林省南部通化地区的岔信子岩体、小苇沙河岩体和龙头岩体进行了侵位年代测定,确认它们形成于印支期,年龄为203-217 Ma.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时期形成的岩体主要包括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两大岩石类型,...
关键词:通化地区 印支期花岗岩 锆石 U-PB年龄 大别-苏鲁超高压碰撞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岩 
第二松花江断裂活动性剖析被引量:6
《吉林地质》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李志田 赵成弼 郭孟习 
在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 ,本文对第二松花江断裂展布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剖析 ,通过地质核查确定了断裂的展布位置和活动特征。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 断层泥 地震活动性 地震安全性 
古吉黑造山带的演化与陆壳的增生被引量:31
《吉林地质》2001年第2期1-9,共9页彭玉鲸 赵成弼 
当把全球性洋陆结构体制用于区域性地质构造、特别是大陆古造山带研究时 ,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一种“块带结构体制”区。本文所讨论的东北亚古吉黑造山带即是其中一例。古吉黑造山带 ,在空间上指松辽平原及其以东的吉林和黑龙江二省的东部...
关键词:古吉黑造山带 块带结构体制区 陆壳增生 复合陆块 
珲春地区早印支期I-A型花岗岩系的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2
《吉林地质》2001年第1期1-11,共11页赵成弼 靳克 齐成栋 彭玉鲸 
珲春市地域内花岗岩出露面积约达 30 0 0km2 ,占地域总面积一半以上。前人均认为以大荒沟花岗闪长岩大岩基为代表的花岗岩类主要为华力西晚期的产物 ,并成为晚华力西期地槽 (褶皱带 )存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八十年代以来 ,新的地质调...
关键词:珲春地区 早印支期 I-A型花岗岩 大地构造 成因 岩浆作用 
吉林省延边地区二叠纪的三类植物群与古陆缘再造被引量:17
《吉林地质》1999年第1期1-12,共12页彭玉鲸 刘爱 李文锁 赵成弼 
吉林省延边地区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存在着开山屯、解放村、青沟子等三处不同类型的植物群。前者属华夏植物群,中间为华夏与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后者则是安加拉植物群。反映出和龙地块北部陆缘活动带、兴凯地块西部陆缘活动带、...
关键词:吉林 二叠纪 植物群 大陆边缘 古陆缘再造 
延边石炭二叠系一个新的重要植物化石层位的发现被引量:3
《吉林地质》1998年第3期82-82,共1页刘爱 赵成弼 
自60年代以来,依“槽台”学说,运用传统综合地层学观点,试图建立延边地区石炭二叠系统一地层柱,几经努力未获成功,形成旷日持久的争议。80年代,引入现代地层学“地层多重划分”的新的学术思想,又出现了两区(陆缘带)与三区...
关键词:石炭纪 二叠纪 植物化石 古植物 地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