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

作品数:37被引量:15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电影电影理论电影中国电影史中国早期电影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艺术》《艺术评论》《当代电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神旋风:20世纪文化突变中的中国电影史学思维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2年第2期73-78,共6页陈山 
考察电影史学的方法论,并不能从概念体系出发,形成形而上学的先验的自逻辑体系,以体现所谓的"理论性",而应将史学方法的命题历史化,不但要朴学化地从现代思想史的角度来描述中国电影人长途跋涉的坎坷精神史,而且要通过历史研究的方式从...
关键词:文化突变 思维偏移 命题历史化 
舆论统辖与理论创新的矩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电影理论体制的构成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0年第1期78-86,共9页陈山 
电影理论的繁荣是"十七年"电影界的特征之一,这是"十七年"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复杂叠加的结果。国家政权通过高度统一的行政管理系统直接参与对电影理论写作的组织、管理和引导,设立专门机构有意识地培养和建立新政权自己...
关键词:国家电影理论体制 专业电影理论工作者队伍 理想主义者 
“史论”体范式与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史家的史观和史学方法论被引量:2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9年第3期87-94,I0006-I0008,I0003,共10页陈山 
关于电影史观与史学方法的探讨,其表层是电影史著书写中史料与史论的关系与构成问题,本质上是在一个全球化的崭新文化视野下中国电影史学的学术主体性如何评估和如何安置的问题。在中国电影史学领域,对于这一命题自觉和认真反应的是20世...
关键词:“史论体”史学范式 左翼电影史学 学术自主性与原创性 
影像本体的回归——《电影轨范——电影艺术表现技巧概论》与战后中国电影全球化的尝试
《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102-107,共6页陈山 
本文详尽地阐释了陈鲤庭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其电影美学专著《电影轨范》中对好莱坞影像美学东方立场上的阐释与发展,为战后中国电影的复兴和全球化的尝试划出了共同创作观念上的起跑线。中国电影人应该在电影意识上重新回到影像本体上来...
关键词:陈鲤庭 《电影轨范》连续的构成技巧 对列的构成技巧 电影语言分析法 
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当下意义和未来价值被引量:6
《当代电影》2019年第2期4-14,共11页陈山 李道新 陈刚 檀秋文 普泽南 
改革开放以来,在"重写电影史"的口号下,通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电影史研究走过了一条从弱小而壮大的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史研究已从一个乏人问津的冷门领域,一跃而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学术界的显学和热门之一,其研究所达...
关键词:电影 研究 电影史 中国 学术 学人 观点 
源于想象的冲动:影像思维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被引量:2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第5期19-25,共7页陈山 
中国人固有的审美意识与现代影像思维有某种相类似的近亲性。其"实像实示"的艺术思维正是电影视听语言基本的形态:电影就是一种通过影像、画面、色彩和声音等主要元素的有机构成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的。其"形意合一,以实指虚"的艺术思...
关键词:中国人的审美意识 影像思维 实像实示 意象组合 时空通借 
权威影评的形成: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批评意识与流派被引量:4
《当代电影》2018年第2期91-97,共7页陈山 
当代中国电影正处于与20世纪30年代类似的建立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进程中。当代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催生了职业化电影批评的兴盛。权威影评地位的确立和权威影评人的出现是当今大众传播媒介的当务之急。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批评,虽然已带...
关键词:权威影评 电影批评思潮 电影批评流派 
香港电影史的新发现与新探讨
《电影评介》2018年第2期6-9,共4页陈山 周斌 张燕 康宁 
陈山:英雄的本色:成龙与史泰龙银幕形象比较研究 现在中国电影工业、电影市场都兴起了,有一个现象就是港台电影在华语电影大的艺术共同体下,成为中国内地一个活跃的因素。现在我们所研究的香港电影,本身具有一定的泛电影文化,它有很...
关键词:香港电影 电影史 中国内地 形象比较 电影工业 电影市场 华语电影 电影文化 
行业规范的确立: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坛职业电影人的培育被引量:3
《当代电影》2017年第1期106-112,共7页陈山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业打基础的重要年代。在"工业的冷酷"的电影业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下,为了摆脱资本无效和低水准的运转,活跃于上海租界谙熟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第一代民族电影企业家和职业电影人,迅速地将电影行业规范的确立,成...
关键词:“20年代电影” 电影行业规范 职业电影人 
“文化大西迁”:全民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批评的新格局与新命题
《当代电影》2015年第12期91-98,共8页陈山 
中国作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不光体现在军事战场上,而且体现在战时文化形态上。为了强力抵御日本侵略者战时宣传与奴化中国人民的企图,保存战后复兴的文化力量,"文化大西迁"成为了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伟大的文化创举。本文...
关键词:文化西迁 战时电影批评形态 史学共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