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敏

作品数:17被引量:18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玉米选育玉米杂交种玉米自交系安玉13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陕西农业科学》《玉米科学》《河南农业科学》《中国种业》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玉米自交系A28的选育应用及体会被引量:2
《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第5期73-76,共4页郑丽敏 牛永锋 王海莉 白峰 崔俊明 裴振群 刘智萍 
国家星火计划资助项目(2006EA750046)
A28(420)是由安阳市农科所运用相互交替回交亲本的育种技术于1999年育成的新自交系。我们先后用A28(420)组配安玉12、安玉13两个玉米杂交种通过省级及国家审定。该自交系选育过程中选用了高起点基础材料,采取了异地加代、早代测定、加...
关键词:玉米 自交系 A28 选育 
玉米新品种安玉12号的特征特性与应用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19期5725-5725,5785,共2页牛永锋 郑丽敏 崔俊明 裴振群 卢道文 刘智萍 孙海潮 芦连勇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安玉12号的选育与应用前景。[方法]1998年以自选系420为母本,A41为父本,运用双因素交叉巢式遗传设计的育种技术,导入热带玉米种质SWAN1,经连续7代异地交替选株自交育成。通过连续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研究了安玉12...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 安玉12号 选育 特征特性 应用 
优良玉米自交系昌7-2的原种保纯与创新被引量:2
《中国种业》2007年第6期48-49,共2页郑丽敏 牛永锋 白峰 崔俊明 裴振群 刘智萍 
昌7—2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玉米研究室从昌单7号(V59x黄早四)中选单株育成的二环系,运用相同雄亲交叉巢式遗传设计.导入亚热带玉米种质S901(SWANI选系)选育而成。它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性强,配合力和自身产量都高.是安阳市农科...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 创新 保纯 原种 玉米种质 遗传设计 综合性状 农科所 
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几个关键措施被引量:3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6年第5期31-32,共2页郑丽敏 牛永锋 祁国宾 
关键词:夏玉米 关键措施 玉米杂交种 玉米高产 宽窄行种植 果穗 
南繁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被引量:14
《玉米科学》2006年第B07期129-130,共2页郑丽敏 牛永锋 孙慧敏 
论述了玉米锈病在南繁玉米育种基地海南省的发生和危害;对南繁玉米锈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流行的特点及流行因素,提出了对南繁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 锈病 南繁 流行因素 防治方法 
小麦夏播加代繁育技术研究被引量:6
《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第5期17-19,共3页宋长江 郭瑞林 孙海潮 卢道文 裴振群 刘智萍 芦连勇 牛永锋 郑丽敏 李海燕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2EFN21400396)
对小麦夏播加代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播小麦幼穗分化发育快、历时短。不同夏播期对小麦单株成穗数无明显影响,而对穗粒数、千粒重有一定影响。提出在豫北气候条件下,小麦夏播加代繁育应于6月15日前播种为宜;在处理材料(组合)量大...
关键词:小麦 夏播 加代 繁育技术 穗粒数 千粒重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44
《玉米科学》2006年第2期47-49,共3页孙海潮 万金红 郭安斌 卢道文 崔俊明 宋长江 裴振群 刘智萍 芦连勇 牛永锋 郑丽敏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主要参试品种的产量、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轴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
关键词:玉米 组合鉴定 灰色关联度分析 
高产、优质、大穗玉米新品种安玉13号的选育被引量:3
《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第12期33-34,共2页孙海潮 万金红 郭安斌 崔俊明 卢道文 宋长江 裴振群 刘智萍 芦连勇 牛永锋 郑丽敏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 选育技术 农业科学研究所 优良杂交种 优质 大穗 父本杂交 优良自交系 品种来源 世代交替 
玉米南繁育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5年第5期41-,共1页牛永锋 郑丽敏 
1南繁育种地点选择及人员素质要求1.1选择适宜地点玉米南繁的理想地点是海南南部的三亚、乐东、陵水、东方等几个县市.南繁育种应把自身安全和材料安全作为首要问题考虑,可优先选择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部队农场和农垦农场,驻村则应选择...
关键词:南繁育种 玉米 辛硫磷 
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高矮立体间作种植技术研究被引量:19
《杂粮作物》2005年第4期253-257,共5页崔俊明 宋长江 卢道文 杨海燕 郭素英 裴振群 刘智萍 芦连勇 孙海潮 牛永锋 郑丽敏 
2001~2003年连续对8个不同类型的玉米杂交种进行了高矮立体间作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适合密植的紧凑株型杂交种和稀植大穗型杂交种高、矮间作种植均比单作种植产量显著提高,F值分别为5.10,6.31,5.19,4.86;株高、穗...
关键词:玉米 高矮秆间作 种植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