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军

作品数:18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基础隔震隔震隔震支座基础隔震体系建筑结构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航空》《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共性要求和个性化发展并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被引量:2
《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6期116-117,共2页吴瑾 张丽芳 唐敢 程晔 毛利军 
基于共性要求和个性化发展并重的原则,设计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的支撑平台;创建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的支撑平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强。
关键词:共性要求 个性化发展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隔震支座的选取原则
《江苏建筑》2018年第2期50-53,共4页鲁风勇 苏毅 毛利军 
隔震装置的类型、数量和规格是隔震结构的关键技术要素。隔震装置的选取应最大限度的提高隔震能力与效率,并兼顾隔震综合性价比。根据工程经验,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水平变形能力、耗能、制作、检测、安装、相关结构以...
关键词:隔震层 隔震支座 黏滞流体阻尼器 滑板支座 
建筑结构隔震原理被引量:1
《江苏建筑》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鲁风勇 毛利军 苏毅 
文章通过对地震作用反应谱、隔震支座、结构的动力特性的研究,得到了建筑隔震的3要素:反应谱、隔震支座、结构基本周期。进而对隔震能力、隔离地震和耗能说进行了深入讨论。
关键词:隔震原理 地震反应谱 隔震支座 耗能 
既有建筑隔震加固原理被引量:3
《江苏建筑》2017年第4期61-64,共4页鲁风勇 苏毅 毛利军 
文章依据隔震技术减震的原理,研究了采用隔震技术进行结构加固的实现方式、具体路线,提出了隔震加固的适宜性要求、结构构造要求,总结了隔震加固的技术经济优越性。
关键词:隔震原理 抗震加固 隔震技术 
宿迁钟吾初级中学科技楼基础隔震加固设计被引量:1
《江苏建筑》2016年第6期91-95,共5页鲁风勇 李爱群 张志强 黄镇 毛利军 张富有 
针对宿迁钟吾初级中学科技楼抗震加固的实际需求,文章简要对比了抗震技术、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的差别,确定了基础隔震和平移的设计方案,给出了隔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平移设计的主要参数,较好地解决了建筑群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
关键词:抗震加固 隔震 减震 平移 
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评价
《山西建筑》2013年第3期35-37,共3页夏同雪 毛利军 王倩玲 
对不同隔震层偏心率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扭转减震系数的概念。通过对比水平减震系数与扭转减震系数,得到如下结论:隔震层偏心率在5%以下时,上部结构水平减震系数要大于扭转减震率;当隔震层偏心率大于5%时,上部结构水平减震...
关键词:ETABS 扭转角 水平减震系数 扭转减震系数 
热辐射型沥青混凝土温度场分布的试验研究
《江苏航空》2010年第S2期121-123,共3页方晓青 毛利军 解建光 
试验研究了一种具有红外热辐射功能的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场的分布。通过在不同类型的马歇尔试件中分四层埋入温度传感器,测得在模拟太阳光照条件下混凝土各层的温度数据,验证了热辐射型沥青的降温作用,分析了不同试件各层温差曲线的变...
关键词:测温系统 温度分析 热蓄积量 红外辐射 
滑移基础隔震体系多目标优化研究
《江苏航空》2009年第S1期118-121,共4页王建华 毛利军 
在多目标优化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分析,实现了对滑移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优化研究。针对一特定滑移隔震结构,通过NSGA-算法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研究给出了滑移基础隔震体系多目标优化Pareto最优前沿的...
关键词:滑移基础隔震体系 多目标优化 NSGAⅡ-算法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病态逆问题求解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5-8,共4页毛利军 陈少林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508016/E080801)
针对科学和工程研究中的病态逆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求解方法.该方法将各次观测所得问题方程组残差作为多目标,并进一步将该多目标转化为单一目标,通过遗传算法寻求问题最优解,从而利用多次观测的有效信息,达到稳定病态逆问题解...
关键词:TIKHONOV正则化 最小二乘法 病态逆问题 多目标优化 
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方案优选被引量: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04-508,共5页毛利军 李爱群 艾军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资助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
隔震建筑采用水平剪切型模型,隔震体系为橡胶垫、滑移和并联基础隔震系统,隔震层模型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研究了在不同隔震层屈服剪力和隔震周期时,不同隔震系统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规则型隔震结构,经合理设计的并联...
关键词:基础隔震 地震反应 双线性滞回环 层间剪力 方案优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