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作品数:47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环境史生态批评生态中世纪施瓦布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科技信息》《网络财富》《昆明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日本3·11福岛事件:瑞士核灾难文学创作转向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55-60,共6页江山 焦玉君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德语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20WX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德语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人道和责任问题研究”(WGW20103)。
生命、责任和伦理是当今核灾难文学作品表现的三大主旨,也是近十年来瑞士作家在创作福岛事件题材类作品过程中努力追求的目标。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的重大核泄漏事故一度震惊世界,也对世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十年间,瑞...
关键词:3·11福岛事件 瑞士 核灾难文学 创作转向 
德意志中世纪环境史研究文献综述
《鄱阳湖学刊》2022年第1期89-103,127,128,共17页江山 
环境问题古来有之,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存在诸多环境问题,到中世纪时已十分突出,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安全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中世纪环境史研究即已开始,德意志中世纪环境史也由此展开,至90年代渐趋成熟。这些研究...
关键词:德意志 中世纪 环境史研究 
生态环境心理学视域下鲍瑟王儿童文学作品反核思想研究——以《最后的孩子》为例
《昆明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2-17,共6页江山 苏含颖 
2020年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德语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20WX12);202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德语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人道和责任问题研究”(20WX04)。
德国儿童文学家鲍瑟王的小说《最后的孩子》讲述了核爆炸发生后小主人公罗兰德一家遭受的苦难经历和心路历程,揭示出遭受核打击后罗兰德等社会个体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和行为。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调节和心理疏导,让这些社会个体走出...
关键词:儿童文学 生态环境心理学 鲍瑟王 反核思想 
福岛核泄漏事件后德语核文学创作概述
《鄱阳湖学刊》2021年第4期101-110,127,128,共12页江山 梁爽 
2020年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德语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20WX12);202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德语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人道和责任问题研究”(WGW20103)。
2021年3月11日是福岛核泄漏事件10周年纪念日。10年来,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三国德语作家对核问题进行了诸多深刻反思,创作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或将创作场景放置到现场,让主人公作现场调查,以揭露事件真相;或致力于对...
关键词:福岛核泄漏事件 德语文学 核文学 生态批评 
格拉斯核小说《母鼠》的技术伦理观探析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86-93,共8页江山 史键 
201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德语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人道和责任问题研究”(20WX04);2020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德国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20WX17);202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德语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人道和责任问题研究”(WGW20103)。
《母鼠》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格拉斯1999年创作的一部生态预警小说。小说展现的核技术滥用喻示着人类理性启蒙教育的失败,因为技术理性这一极端思想导致人类彻底走进了发展的死胡同。尽管这部作品带有很强的悲观色彩,但作家的...
关键词:格拉斯 《母鼠》 核武器 技术伦理 生态批评 
19世纪和20世纪德国鲁尔工业区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被引量: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81-93,共13页江山 林超君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环境史研究”(15BSS026)。
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尔区是德国工业革命史的一个缩影,而其环境变迁也成为德国环境史特别是工业污染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从回顾鲁尔区诞生前的原始自然环境入手,着重分析工业区形成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严重后果,其中选取...
关键词:德国环境史 19世纪和20世纪 鲁尔工业区 环境问题 综合治理 
西默尔核文学书写中的生命安全意识问题研究
《铜陵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67-70,共4页江山 林超君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语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20WX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德语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人道和责任问题研究”(20WX04)。
奥地利作家西默尔(Johannes Mario Simmel)199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云雀在春天最后一次歌唱》是德语生态文学中的优秀经典作品,它以德国核电站真实发生的核故障以及德国向巴西出售原子弹事件为背景,再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苏美两个超...
关键词:西默尔 奥地利 核文学 德语生态文学 生态批评 
德语反核生态诗歌研究
《昆明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16-123,共8页江山 张静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国环境史研究”(15BSS026)。
德语反核生态诗歌是德语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诞生背景是德语诗人对二战原子弹爆炸以及二战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以核武器相威胁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深刻思考和严厉批判。如何保护生态安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成为德语诗人关注和创...
关键词:反核诗歌 生态诗歌 核技术滥用 生态危机 生态批评 
德国核文学发展概述被引量:1
《鄱阳湖学刊》2020年第1期95-104,128,共11页江山 张千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国环境史研究”(15BSS026)。
核文学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人类利用核能技术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环境变化又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存。粗略统计,德国核文学作品不下千余部,反映了各时期人们对核能利用的不同认识。自二战以来,德国核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关键词:德国 核文学 生态文学 生态批评 
佐特尔——贝加尔湖畔的一只小熊
《绿叶》2020年第1期125-131,共7页 江山(译) 黄清(译) 
这是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江山老师,带着他的学生黄清翻译的一篇德国女作家、水彩画家——希尔德穆特·比尔兴创作的儿童文学。这篇作品,讲述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一只名叫佐特尔的小熊,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健康成长的故事。
关键词:儿童文学 水彩画家 西伯利亚地区 小熊 特尔 南昌航空大学 俄罗斯 和谐相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