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江

作品数:24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逻辑与礼乐文明实践者信仰理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船山学刊》《新文科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原道》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调息、养心与儒家工夫论的不同向度——以朱熹《调息箴》引发的争论为中心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张清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宋代理学家祠祀信仰研究”(22BZJ051)。
朱熹作《调息箴》的举动,在后世朱子学者中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对者以胡居仁为代表,认为书中所作调息这一身体技法只关乎“养生”,不能用于“存心”,其依据在“心”的灵妙性及对身的主宰性,因而不应该用调整气息的方式去控制心灵...
关键词:朱熹 《调息箴》 身心关联 持敬 
礼乐文明的精神逻辑与意义建构
《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30-32,共3页张清江 
礼乐的深层精神及其意义发生,植根于实践者对其天道根基的超越性信仰而做出的回应行动,礼乐文明的精神逻辑,首先蕴含于实践者的原发性信仰行为之中。这意味着,对“礼乐文明”精神意涵的解读,必须深入礼乐精神世界的发生机制和意义结构,...
关键词:礼乐文明 礼乐精神 意义建构 实践者 深层精神 逻辑 不断反思 超越性 
礼乐文明的精神逻辑与意义建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2期19-21,共3页张清江 
作为文明体价值依据的“礼乐”,蕴含着一套贯通天人并在历史中不断得到解释发展的知识、价值和信仰系统,既是构建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性来源,也在实际经验层面发挥着影响个体生活的整全性作用。礼乐的深层精神及其意义发生,植根于实践者...
关键词:礼乐文明 价值依据 意义建构 文明体 实践者 深层精神 规范性 
传统信仰的跨文化表达--论陈荣捷海外传扬儒学的方式及其与传统的关系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36-42,共7页张清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理学家祠祀信仰研究”(22BZJ051)。
陈荣捷是在北美传扬儒学的重要学者,为推动美国儒学研究的开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陈先生阐扬儒学的方式,有两个特点尤为引人瞩目。首先是对英文表达的重视,他不仅将很多中国典籍(及其注释)翻译为英文,还通过英文著作、论文、辞书条目等多...
关键词:陈荣捷 传统 价值认同 跨文化表达 
礼乐文明的精神逻辑与意义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168-184,208,共18页张清江 
礼乐文明的深层精神,植根于实践者对礼乐根基的信仰而作出的回应行动。对礼乐文明的深度解读,必须从“经验”视角揭示实践者在礼乐行动中的意义发生及其影响方式。天人关联是礼乐经验的精神基础,圣人“制礼作乐”来自对“天”之终极实...
关键词:礼乐文明 实践者 音经验 天人 
“幽明一致”中的自然与教化——以朱熹的讨论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3期69-70,89,共3页张清江 
在理学的思想建构中,“天理”是整个宇宙秩序的超越性根基和保证,儒家的各种礼仪实践,既体现着天道秩序在人间社会的相应落实,也构成了宇宙秩序的组成部分。“礼”与“理”的内在关联,是理学对礼仪实践根基的重新确立,它不同于单纯从宇...
关键词:宇宙秩序 思想建构 体用论 儒家教化 礼仪实践 内在关联 
“经典+社会”场域融合与哲学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以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实践为例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3期15-22,124,共9页沈榆平 张清江 张伟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建设实践中哲学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2021130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型高校建设中哲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20806429191605)的阶段性成果。
生活世界既是哲学思考展开的出发点,也是哲学思考要面对的目标。基于哲学“知识”讲授所力图训练的哲学能力素养,必须首先以跟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作为其基本语境,而不能脱离思考者自身的时代和社会。如何让学生带着时代和社会的问题意...
关键词:“经典+社会” 场域融合 哲学人才培养 
事神、礼贤与地方信仰空间:以南康北帝庙为例
《原道》2022年第1期247-257,共11页张清江 
借着旧有的先贤遗迹,晚明南康知府田琯在颜家山建造了一座官亭,并在其中供奉北帝真武神。这座非正式的北帝庙,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祈祷圣地。但面对当地士绅百姓扩建庙宇的请求,田琯并没有选择直接扩建北帝庙,而是建起颜鲁公祠这一先贤祠...
关键词:田琯 事神 礼贤 地方社会 信仰空间 
《朱子家礼》与明清珠江三角洲丧葬礼仪实践——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中国地方志》2021年第1期95-108,127-128,共16页张清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研究”(项目编号:15ZDB005)成果之一
《朱子家礼》是明清地方社会礼仪实践的基本依据,但它对4种礼仪的具体影响则有差别。通过地方志文献分析《朱子家礼》改造珠江三角洲丧葬礼仪的效果和困境可以看出,借由地方官员和乡里士人的共同努力,《朱子家礼》改变了民间一些违礼的...
关键词:《朱子家礼》 地方志 丧葬礼仪 珠江三角洲 
礼仪、信仰与精神实践——以朱熹祭孔“礼仪—经验”为中心
《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第2期18-27,共10页张清江 
祭祀先圣孔子的礼仪行为贯穿于朱熹生活之中,但这种礼仪行为所产生的经验,及其对于朱熹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学者的注意。透过朱熹对于祭祀的理解可以发现,他很坚定地相信在礼仪过程中能够实现与祭祀对象的"感通",由此,祭祀孔子过程中与"先...
关键词:朱熹 先圣 礼仪 信仰 精神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