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有

作品数:28被引量:2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佛教人间佛教吕澂《中庸》民族性问题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中国道教》《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宗教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本无、法性与实相——汉晋时期般若中观“本体”概念接受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31-41,共11页刘成有 刘锦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JZD01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同一性表明佛教之为佛教的本质规定性,差异性则表明中国“选择性接受”原生型印度佛教时的种种“误读”或“异解”。就汉传佛教所表现出来的大乘般若中观哲学接受史而言,涉及认识对象的“本体...
关键词:本无 法性 实相 佛教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探索与发展
《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刘成有 谢欣阳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批准号:21JZD01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灵活运用于中国宗教具体实际的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探索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反宗教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宗教...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宗教中国化 
再论“圣人以神道设教”:对“神道—时间性”的阐释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4期36-43,共8页刘成有 孙建生 
对"礼"和"观"意义的阐释以及据此显示出的"神道—时间性"共同构成了"圣人以神道设教"的整体结构。从这个整体结构出发可以显示"神道—时间性"的原初时间境域。圣人设教缘其事而显其时,因其时而行其事。所行循时,循时以天。"微妙无方,理...
关键词:神道设教 天道 神道—时间性 
冯友兰中国哲学视域中的《大乘起信论》研究被引量:1
《哲学动态》2020年第8期26-32,127,共8页刘成有 
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视域中,中国佛教哲学特色鲜明,义理深刻。在梳理中国佛教“格义”“教门”“宗门”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他重点分析了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在哲学思想上的根本差异。在他看来,印度主流佛教及其传入中国后衍化而成的三...
关键词:《大乘起信论》 中国佛教哲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近代四川青云派知府求子传说研究
《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6期141-147,共7页邱兴洁 刘成有 
青云派保留了大量有关创派祖师蒋成寿的传说,知府求子传说便是其中之一。求子传说具有多个版本,刊印时间和情节内容并非完全一致。然而诸版传说使用相同的符号,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神圣”的共同认知,呈现出某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
关键词:青云派 求子传说 隐喻 结构主义 
佛教“共相”与“殊相”的全面展示——《世界佛教通史》书评
《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5期143-146,共4页刘成有 
佛教的产生、发展与传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这是佛教的特殊性表现或“殊相”。除此之外,佛教还有佛教之为佛教的本质性规定,也就是佛教的普遍性内涵。这是佛教的“共相”。“共相”与“殊相”,是西方哲学中的术语,中...
关键词:佛教 共相 “一”与“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书评 通史 世界 中国古代哲学 
精神学视野中的“尽心”与“明心”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刘成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30002)
精神学是刘文英先生在1998年出版的《精神系统与新梦说》一书中提出来的。在对梦、原始思维、时空观念和意识观念深入研究之后,该著无论是对于精神概念的界定,对于精神活动的历史形成、基本结构、运作机制,还是对一些哲学史上极为重要...
关键词:精神学 儒学 潜意识 刘文英 佛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 雅斯贝斯 
复合型民族与身份认同被引量:6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5-9,共5页刘成有 
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课题"宗教与民族关系"(项目编号为MUC2011ZDKT11)阶段性成果
传统社会中,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具有相对的自然特征,其身份认同也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但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加剧的时代,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变得"不自然"。更加密切的接触、交流、比较,"文化自觉"越来越...
关键词:身份认同 民族认同 复合型民族 多元通和 
对北魏政权“认同实践”的反思
《民族论坛》2012年第10X期5-8,17,共5页刘成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佛道教在中国未来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项目编号:05ZJ017;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度新增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宗教与民族>;项目编号:2011MD010
认同是当代民族宗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认同,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演变的个体实践和社会实践。北魏拓跋氏政权的"认同实践",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分析北魏政权的"认同实践",...
关键词:文化认同 民族融合 民族 佛教 北魏 
论印顺对于修行中德性实在的思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刘成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重大项目"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1JJD730002);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禅定是佛教中最为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为什么一定要"修定"?修定究竟有哪些效果?修定有没有局限性?本文依据印顺法师的有关分析,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说明。在印顺看来,修定可有"现法乐"、"胜知见"、"分别慧"、"漏永尽"等四种特殊的效果...
关键词:印顺 人间佛教 修行 德行实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