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

作品数:63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尚书》历史思想历史意识先秦心性论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人文天下》《长江论坛》《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洛阳楹联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问题研究被引量:1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5,共5页王灿 司珍珍 
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楹柱风雅——洛阳楹联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与传承”(编号:20192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地区现存楹联文化资源丰富,但关于洛阳楹联的专题研究仍是空白。对洛阳地区的楹联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挖掘楹联文化的现实价值,对洛阳楹联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建...
关键词:楹联文化 洛阳 价值 传承 
论姚崇“救时”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根由
《临沂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55-62,共8页王灿 
2017年度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7A790021);2017年度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课题(24)
姚崇以宰相身份“救时”,与其精神特质和文化传统紧密相关。他少年时颇有游侠之风,阅历丰富,深知时弊,善于应变,与唐玄宗投契;出身官宦世家,洞察国事,具有行政才能,又得到玄宗充分信任和授权,秉持民本观念,反对以物害人和侫于佛道,坚守...
关键词:姚崇 救时 精神特质 河南儒家文化 文化根由 
“前孔子时代”的中心文化——论洛阳学的最重要文化价值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5-9,共5页王灿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资助性计划(17A790021)
“轴心时代”这一名词的引入,固然对中国学术史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也容易造成对中国文化的错误理解,因而可用中性的、事实性描述的“孔子时代”来代替。洛阳学的最大学术意义就在于其在“前孔子时代”中的中心地位,因为,洛阳不仅是...
关键词:洛阳学 前孔子时代 轴心时代 三代文化 
冲突与融合:元末士大夫的夷夏观与君臣大义
《理论月刊》2019年第6期47-53,共7页王灿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度指导计划项目“两宋时期正统问题研究”(2017-ZDJH-052);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儒家文化资源符号化和系列化开发问题研究”(17A790021);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古代史论研究”(12RWZD08)
从元末士大夫的反应能够看出中国传统夷夏观的弹性和君臣大义是如何转换的,即:元朝统一已久,君臣大义已定。虽然元末士大夫的反应使我们看到:君臣大义压倒夷夏之辨;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宋末、明末,却是在很大程度上夷夏之辨占了上风...
关键词:君臣大义 夷夏观 不仕于元 民族融合 
“三不朽”之“德”考
《长江论坛》2019年第2期92-96,共5页王灿 
河南科技大学2016年度人文社科高层次科研项目培育基金"先秦史学生活研究"(编号:1336004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不朽"源自《左传》,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人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立德、立功、立言"中的"德"被单一解释为"修身"之"德",这是不恰当的。此处之"德"应为创制优良制度文化,使其保持对民众和后世的长久福佑和影响之"德"。除此之外,"德"...
关键词:左传 “三不朽” “德” 
河洛文化“可久可大”之道与文化自信
《中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60-63,共4页王灿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儒家文化资源符号化和系列化开发问题研究"(17A790021);2017年度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课题"河洛儒学概论"(24)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主流和核心。河洛文化起源早、历史悠久、影响深刻,自身具有其合理性,在坚守本土文化本质和主体性的同时,能包容、融合、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故可久,亦可大。河洛文化的悠久和辉煌反映出它深刻的"可...
关键词:河洛文化 文化自信 本土文化 
论中原儒源文化的四个维度及其文化价值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19-25,共7页王灿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资助性计划(17A790021)
河南是古之"中原"的主要和核心区域。河南作为中国文化大省,近年来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作为河南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儒源"是河南儒家文化资源的最重要认识角度之一。河南是儒家原初文化符号的...
关键词:儒源 河南 儒学 渊源 孔子 理学 
《尚书》“修齐治平”思想因素摭谈
《人文天下》2018年第11期9-14,共6页王灿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资助性计划"河南省儒家文化资源符号化和系列化开发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A79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出自《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为"修齐治平")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最高理想,而且还指明了实现这一理想的具体途径。"修齐治平"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关键词:思想因素 《尚书》 《礼记》 中国 理想 古代 文字 
北宋“正统”“夷夏”“中国”诸观念问题新探——以士大夫言论为中心被引量:1
《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48-59,共12页王灿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度指导计划项目"两宋时期正统问题研究"(2017-ZDJH-052)
"正统""夷夏"和"中国"诸观念,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思想观念。对北宋时期这些相关观念问题,学术界仍存在严重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它们总体上仍遵循前代传统,并未产生质的变化;另一种看法认为它们格外强调民族区隔,实际上产生了新的类...
关键词:北宋 正统 夷夏 “中国” 民族意识 
重新认识传统儒家伦理的教化功用——以中韩影视剧的比较为中心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75-81,96,共8页王灿 
2015年度河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研究"(编号:2015YB-038);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儒家文化资源符号化和系列化开发问题研究"(编号:17A790021)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包括韩剧在内的"韩流"风行全球,已成为世界重要文化现象。韩剧之所以影响巨大,甚至深入持保守道德观念的伊斯兰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文化因素,就是能遵循较严格的儒家伦理教化思想,既注意坚持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正当性和规则性,又主...
关键词:儒家伦理 教化 韩剧 中剧 传统文化 认同认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