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军

作品数:15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潍坊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乡村贾思勰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农业考古》《中国成人教育》《世界农业》《化工职业技术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齐民要术》农学思想内涵、价值与应用
《古今农业》2024年第2期124-136,共13页李兴军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寿光模式”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20CPYJ10)。
以农业哲学思想和农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农业思想,形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生产生活的融合发展。学界对《齐民要术》的研究重于传统农业科技,而疏于农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本研究,综合学界相关成果,结合当代农业发展,系统探析...
关键词:《齐民要术》 农学思想 传统农业哲学 乡村振兴 
《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2
《古今农业》2023年第2期13-21,共9页李梓豪 李兴军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寿光模式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
《齐民要术》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不仅记载了公元六世纪及之前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史料,还蕴含着优秀的农学思想、经营理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以齐民思想、敬民思想、律已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政德思想是《齐民要术》精神价值...
关键词:贾思勰 齐民要术 农圣文化 政德 治国理政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动态保护与利用探析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第24期129-133,177,共6页王洋 李兴军 张友祥 
潍坊科技学院2021年度学科建设专项课题(2021XKJS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1ZDA053-03);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9RKA07001)。
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保护路径逐渐得到认可,其资源类型多样,按照自然和人文两分法,梳理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共包括55项具体指标。分析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研究发现:从遗产自身的角度来讲,农业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社会文化...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AHS) 旅游 动态保护 机制 
“寿光模式”:地方经济与文化有机耦合的成功范式被引量:1
《古今农业》2021年第3期11-19,共9页李梓豪 李兴军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寿光模式’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CPYJ10)阶段性研究成果;潍坊科技学院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基金创新团队项目“寿光农圣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WKRQZ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是经济的灵魂,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耦合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贾思勰《齐民要术》为载体的农圣文化,是寿光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渊源所在。寿光以蔬菜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创造的"寿光模式",...
关键词:寿光模式 农圣文化 地方经济 产业经济﹔乡村振兴 
“寿光模式”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被引量:1
《古今农业》2021年第1期1-8,共8页李兴军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寿光模式’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CPYJ10)阶段性研究成果;潍坊科技学院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基金创新团队项目“寿光农圣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WKRQZ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寿光模式”是蔬菜生产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典型,其发展过程调动了农业生产链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系统综合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裕的根本目的,取得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综合效益。从传统农耕文...
关键词:寿光模式 乡村振兴 农耕文化 齐民要术 传承创新 
中华和谐农耕文化的起源、特征及其表征演进被引量:10
《中国农史》2020年第5期3-10,共8页徐旺生 李兴军 
本文主要分析了农耕文化的产生与特征,指出黄土的优良特征与古代祖宗崇拜理念促成了农耕文化传统的形成,由此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农耕哲学。它是与游牧文化完全不同的与自然相处的理念。和谐共生哲学所依靠的作物:小米、小麦与水稻分别成...
关键词:农耕文化 和谐共生 祖宗崇拜 游牧文化 
《齐民要术》所见我国六世纪的农业文化交流被引量:1
《中国农史》2019年第3期11-19,共9页李兴军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传统文化育人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圣文化理论体系建设研究”(J18RZ018)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古往今来,农业文化交流一直是丰富农业内涵、创新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和反映六世...
关键词:《齐民要术》 农业文化 文化交流 当代价值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圣文化对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价值研究被引量:8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4期206-209,共4页杨洪涛 李兴军 
201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圣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农圣文化与地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2018NS005)的阶段性成果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整体的文明建设水平,推进乡村的经济文化全方面发展,实现各民族地域之间的和谐共处,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发展是当代乡村建设与振兴的重要内容与目标。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农圣文化的重要指引...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圣文化 大学生 文化认同 
《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神之职业精神论析被引量:2
《古今农业》2018年第4期28-38,共11页李兴军 王春梅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8RZ018);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806373);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8NS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贾思勰《齐民要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学思想,是农圣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圣文化以其鲜明的主体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以忠于职守、勤政为民为主要特征,以重农爱农、善为民谋利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精神是农圣文化主体精...
关键词:齐民要术 农学思想 主体精神 职业精神 
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转化的成功之作——评《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被引量:7
《中国农史》2018年第2期139-141,138,共4页尹伟伦 李兴军 
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学术热点和现实问题。中国作为人类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农业文化遗产内涵包含了古遗迹、文献资料、技术器物和思想文化等物质与非物质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农业文献类遗产作为重要的...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贾思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