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跃春

作品数:9被引量:12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市健宫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血压脑出血侧裂-岛叶入路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海南医学》《河北医药》《中国综合临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被引量:32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年第5期76-78,共3页杨海峰 孙跃春 崔刚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9AA04400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0例按采取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Remebot第六代神经外科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年第3期86-88,共3页杨海峰 田增民 孙跃春 崔刚 李宾 张智波 朴永军 张富强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9AA044002)
目的探讨Remebot第六代神经外科机器人在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活检及高血压脑出血术中应用的准确性、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机器人系统操作方式、定位准确性、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 19例患者均...
关键词:机器人 立体定向手术 功能神经外科疾病 
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0
《河北医药》2017年第2期274-276,共3页崔刚 杨海峰 孙跃春 张智波 李宾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了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观察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有效率为92.1...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短期疗效 预后因素 
持续颅内压监测辅助下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中国综合临床》2016年第8期728-731,共4页崔刚 杨海峰 孙跃春 李宾 王秀芹 张智波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辅助下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105例实施脑实质内颅内压监测患者(监测组)和112例未实施颅内压监测患者(对照组)应用甘露醇的次数及总...
关键词:颅内压 高血压 脑出血 甘露醇 
神经导航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2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第12期1252-1254,共3页崔刚 杨海峰 孙跃春 李宾 王秀芹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高血压是最常见原因。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手术治疗 神经导航 引导 小骨窗血肿清除 开颅清除血肿 头颅CT检查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内镜技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6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年第7期63-64,共2页杨海峰 孙跃春 崔刚 李宾 王秀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以指导对基底节区等深部位置脑内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肿位置、血肿量、术中神经内镜下手术过程,对头部C...
关键词:神经内镜 高血压 脑出血 
内撑式动脉瘤夹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4年第11期71-73,共3页杨海峰 孙跃春 崔刚 李宾 
目的探讨内撑式动脉瘤夹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的应用,比较其与Yasarjil动脉瘤夹的不同,以指导术中对动脉瘤夹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瘤颈位置、术中动脉瘤夹类型、术中瘤夹置入过程。术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瘤夹选择 内撑式动脉瘤夹 
脑静脉窦血栓
《海南医学》2007年第9期119-121,共3页孙跃春 曹作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少见,但预后凶险。受累者多以中青年患者为主,因其临床表现各异,常被误诊或漏诊,因而又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虽然早在100年前人们便对...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 中青年患者 病死率 
“热药疗法”镇痛作用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附395例分析)
《颈腰痛杂志》1994年第4期201-202,共2页胡永俭 梁志国 冷玉田 马恩元 胡薇 孙亦农 孙跃春 
将中药消痛散与“电热带”结合的镇痛作用,通过对小白鼠处理前后的痛阈测定证实。临床应用于颈肩腰腿痛七种疾病395人,效疗优于对照组(P<0.01)
关键词:热药疗法 镇痛 腰腿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