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

作品数:9被引量:12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油松林植被演替黄土丘陵区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应用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自然资源学报》《草地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氮添加对油松细根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年第2期1-9,共9页孟敏 景航 姚旭 王国梁 刘国彬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陕北水蚀区植被功能调控技术与示范"(2015BAC01B03)
探索细根分解过程中酶活性对氮(N)添加的响应特征,有助于阐明N添加影响细根分解的潜在机制,可为全球范围内大气N沉降持续增加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分解袋法,研究油松不同径级细根(径级:0~0. 5 mm、> 0. ...
关键词:酶活性 细根分解 细根径级 氮添加 氮沉降 
人工油松林表层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对短期氮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7
《生态学报》2017年第20期6724-6731,共8页姚旭 景航 梁楚涛 谷利茶 王国梁 薛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508);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306-2)
大气氮沉降正在显著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循环过程。目前关于大气氮沉降如何影响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内活性有机碳含量还不是十分清楚,制约人们对森林土壤碳循环的认识和有关碳循环模型的发展。通过近2年的林地梯度氮添加(0、3、6...
关键词:氮沉降 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 油松 
氮添加对油松不同径级细根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1
《应用生态学报》2017年第9期2771-2777,共7页谷利茶 王国梁 景航 姚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08);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306-2)资助~~
采用4个梯度的林地氮处理(N_0、N_3、N_6和N_9依次为0、3、6和9 g N·m-2·a-1),利用分解袋试验,研究了N添加对油松不同径级细根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根分解过程分为快速分解(0~60 d)和慢速分解(60~300 d)两个阶段.0~0....
关键词:N沉降 细根分解 养分释放 根径 
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6
《草地学报》2017年第3期657-661,共5页由政 张鹏 薛萐 王国梁 姚旭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2015BAC01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510)资助
本研究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索了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演替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碳氮比、碳磷比及氮磷比均呈增长趋势;在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全氮、碳...
关键词:退耕地 植被演替 土壤养分 土壤化学计量 
恢复措施对皆伐油松林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松峪沟流域为例被引量:4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第1期113-120,共8页景航 刘国彬 王国梁 薛萐 姚旭 梁楚涛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陕北水蚀区植被功能调控技术与示范"(2015BAC01B0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黄土丘陵区集约经营型流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KFZD-SW-306-2)
团聚体中的活性有机碳对土壤质量改善以及碳库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皆伐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状况,本实验选取黄土高原典型油松林为对象,以未皆伐人工油松林为对照,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研究皆伐后不同恢复植被群落(幼...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 油松人工林 皆伐 土壤有机碳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协同变化被引量:24
《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第6期20-25,31,共7页由政 姚旭 景航 谷利茶 王国梁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15BAC01B0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306-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演替前期(茵陈蒿)、中期(铁杆蒿)和后期(白羊草)典型群落,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根系特征、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根系主要为<2mm的细根,且...
关键词:植被演替 根系特征 土壤团聚体 
人工油松林不同生长阶段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第8期1399-1409,共11页邱甜甜 刘国彬 王国梁 孙利鹏 姚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50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JZ00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2013021)~~
研究深层土壤碳库动态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深层碳汇潜力、应对全球CO2升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地为参照,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油松林地0~2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 深层土壤 生长阶段 油松林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维数特征被引量:32
《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第3期1-5,24,共6页杨婷 景航 姚旭 董昌平 由政 薛萐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1010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C01B03);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KJXX36)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运用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黄土丘陵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剖面特征。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表层土壤除全磷外化学性质总体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草地...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颗粒组成 分析维数 
黄土高原不同生长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第3期681-687,共7页邱甜甜 刘国彬 王国梁 孙利鹏 姚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0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JZ00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2013021)资助~~
以撂荒地为对照,油松人工幼龄林(13~15 a)、中龄林(25~27 a)和成熟林(41~43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油松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关键词:植被恢复 生长阶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理化性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