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露

作品数:18被引量:13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营建下乡乡村人居环境乡土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人文地理》《华中建筑》《世界建筑》《建筑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苏南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空间布局评价研究
《华中建筑》2025年第3期121-125,共5页陈文菁 王慧宾 叶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2478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YJC840039)。
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作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村民处理生活垃圾行为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完善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该文在对我国乡村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历史变迁的认知...
关键词:乡村生活垃圾 收集设施 空间布局 评价体系 苏南 
苏州太湖圩区治理与沿湖空间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名城》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叶露 唐嘉慧 王慧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度城镇化地区乡村公共生活空间适老化机制与优化策略”(编号:52478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城乡融合视阈下先发地区乡村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编号:20YJC840039)。
苏州太湖圩区作为长三角重要生态文化节点,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面临圩区治理和沿湖空间发展的双重挑战,亟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实现生态安全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系统梳理了圩区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水利系统衰退与生态...
关键词:苏州太湖圩区 圩区治理 发展对策 生态文明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乡村空间演变特征与影响机制——以苏州市叶山岛村为例
《人文地理》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叶露 王慧宾 汪德根 陈同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478025,419306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YJC840039)。
推动乡村空间系统性重构对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乡村多元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苏州市叶山岛村为样本,构建从微观主体适应性行为到宏观系统积木块拆封的研究框架,深入剖析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空间的演变特征与影响...
关键词:乡村空间演变 复杂适应系统 空间重构 城镇化 苏州市叶山岛 
新时期乡村振兴需求下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反思与应对
《室内设计与装修》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叶露 陈淑贤 郭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YJC84003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JYC004);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1-5);苏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改革课题([2022]79-16)。
基于我国建筑教育发展背景的回顾,分析建筑教育体系中的本土性不足,以及专业设计介入当代乡村营建中的现实境遇,厘清教学体系的专业内容及设计实践中乡村营建内容的缺位与错位的内在原因,再通过梳理新时期建筑教育中乡村主题的探索,提...
关键词:建筑学教育 乡村建设 乡村营建学 地域性 
近代苏州浒墅关蚕种场价值研究被引量:2
《建筑学报》2023年第S01期173-179,共7页叶露 杜昱璇 余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840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508359);苏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改革课题项目(2022-79-16);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21-108-43)
源于近代苏州浒墅关地区的新蚕种规模化生产对我国蚕桑丝织业变革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等信息收集方法,从蚕种业的发展模式、组织模式、技术呈现、建造实践4个方面解析浒墅关蚕种场的规模生产与在地建造过...
关键词:蚕种场 遗产价值 乡土 工业化 浒墅关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研究进展述评与思考被引量:5
《小城镇建设》2023年第5期82-91,共10页史英楠 叶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设计主体在当代乡村营建中的介入机制研究”(编号:515083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城乡融合视阈下先发地区乡村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编号:20YJC840039);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编号:2-1-5);苏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改革课题(编号:〔2022〕79-16)。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科学建构是提高人居环境建设质量的基础。本文结合知识图谱和传统文献的分析方法,从研究趋势与热度两方面对近20年发表的人居环境评价内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目前国内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建构中存在...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 评价体系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进展 
技术视阈下库哈斯的乡村研究被引量:1
《新建筑》2022年第5期72-77,共6页叶露 杜昱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5083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840039);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Y2022LX017)。
以库哈斯“乡村,未来”展览中对近十年乡村考察的内容为切入点,探讨其从城市到乡村研究的转向中贯穿的技术线索,并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乡村社会生活、后人类建筑等方面分析世界乡村发展与技术变革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库哈斯列举的4类...
关键词:库哈斯 乡村研究 技术 未来 展览 
乡村半工业化建造的脉络、意义与启示被引量:4
《新建筑》2022年第3期72-77,共6页叶露 王婷 吕晓倩 胡旭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5083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840039)。
新时期乡村建造方式呈现多元趋势,工业化与在地性的并置逐渐成为常态,也形成了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特征。因此有必要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缘起及其映射的社会意义,并思考面向未来的乡村建造策略。文章梳理了当代乡村营建进程中四个历史...
关键词:乡村营建 半工业化 在地建造 灾后重建 云鹤山实践 
多学科视角下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述评被引量:3
《华中建筑》2022年第2期141-145,共5页叶露 吴子豪 胡旭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YJC840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51508359);江苏省科技指导项目(编号:2020ZD4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7SJB1332)。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当前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分散于多个学科,尽管成果颇丰,但仍缺乏对不同学科及学术成果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话。该文基于多学科视角,将既有研究分类,并置入同一文本中...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 评价 多学科 比较研究 
乡村营建实验与思考--以云鹤山村便民服务中心设计为例
《建筑技艺》2021年第9期103-105,共3页胡旭明 叶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840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508359)资助。
在乡村营建的多元化背景下,探讨现代性与乡土性的关系,认识乡土营造的社会属性及现实意义。以云鹤山村便民中心为例,提出基于轻型钢结构和砖墙围护体系的"半工业化"策略,并通过参与设计建造全过程,探讨建筑师在乡土环境中的协同工作方法...
关键词:乡土营造 半工业化 建构 结构体系 围护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