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

作品数:47被引量:9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义务教育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年级数概念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教育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出入相补”为轴心的“三角形面积的再认识”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5年第3期38-42,共5页刘晓婷 刘勇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学科史视角下学科育人课程资源开发”(JGZD2024-07)。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众多,当前教材多以“倍拼折半”为主,在中国数学史上,数学家通过“出入相补”“以盈补虚”的方式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文章阐释了“出入相补”的内涵及其应用,分析用“出入相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三角形面积 出入相补 空间观念 推理意识 
数学史视角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审思与实践转化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潘丽云 刘晓婷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学科史视角下学科育人课程资源开发”(JGZD2024-07)。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与落脚点。数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为全面发展的人而教,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品格的人而教。发挥数学史在知识、能力与品格塑造等方面的育人价值,是数学学科学习...
关键词:数学史 学生核心素养 育人价值 实践转化 
借古人记数设认知冲突,学习数概念——以一年级“11~20的认识”单元为例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5年第2期39-42,共4页刘晓婷 喜君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学科史视角下学科育人课程资源开发”(JGZD2024-07)。
“11~20的认识”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是学生认识更大自然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认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文章通过古人记数历程,得到以史促思,感受记数的智慧的教学启示,以古人记数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从“用‘1’当10”到“逢10变‘1’...
关键词:11~20的认识 古人记数 十进位值制 
新时代名师教育创新能力的时代意涵和发展路径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年第9期23-26,共4页张金秀 刘晓婷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优先关注课题“首都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BFEA23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下,教育对于科技发展、人才成长的托举作用愈加凸显。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关键在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1]在国家近年发布的多份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高频词 创新能力提升 发展路径 人才成长 教师队伍建设 社会共识 总体布局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困惑与路径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年第12期24-27,共4页许博 刘晓婷 
北京教育学院2023年度学员教改课题“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课题编号XYJG23-29)阶段成果(课题负责人许博)。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备受关注,教学实效性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学—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成为必然。在实践和认识上一线教师还存在一些困惑和误解,本文结合教学给出“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细化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数学 圆的认识 
“导”出思维过程,“评”促思维进阶——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教学研究》2024年第10期24-27,共4页张子文 刘晓婷 
2021年度北京教育学会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推理能力的表现性评价研究”(课题编号:CPYB2021-084)的研究成果。
复习课是数学课中的重要课型,承担着查漏补缺、深化理解、拓展认识的重任。一般复习课以讲题为主,但零散的题目难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关联,更不能让认识走向深入。文章以六年级“平面图形及其面积复习”为例,设置“绘制思维导图”课前...
关键词:思维导图 表现性评价 数学教学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复习课 
确定标准灵活估数 促进估数能力进阶——《数的估计》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2024年第8期61-64,共4页吴凤梅 刘晓婷 
【教学内容】北京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数的估计”第二课时。【课前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学段并没有提到“数的估计”相关内容,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中指出:“...
关键词:估数 第一学段 第二课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 生活情境 数的认识 能力进阶 
教学中如何体现内容结构化?被引量:1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3年第9期1-1,共1页刘晓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并倡导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此,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其中,教师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
关键词:现行教材 《课程标准》 一线教师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结构化 相融合 
找准进阶点,发展数学图表语言能力——以六年级“正比例”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第7期126-130,共5页葛芬 刘晓婷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DDB20202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1]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之一。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图表语言是指包含一定数学信息的各种图或表,可以细分为图形语言(几何图形、统计分析图、集合韦恩图等)、...
关键词:现实生活 数学核心素养 图像语言 数学语言 图形语言 韦恩图 函数图像 统计分析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比例”单元为例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2年第12期9-13,共5页刘晓婷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专项课题“3、5、8年级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学习进阶研究”(课题编号:BCEA18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引领教学变革的重要引擎,依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落实素养目标,是素养导向教学的路径。以素养目标为导向,在教学设计时整体分析教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建立教材研读、学情调研、单元及课时目标、教学任务、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比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