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治理经济模型男友情感消费亲密关系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时代人物》《妇女研究论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试论礼治与三治的乡村治理逻辑变迁——基于浙北乡村的田野考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49-62,共14页吴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3CSH013)。
基于浙北乡村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礼治体系与现代的“三治融合”体系之间的治理逻辑差异。礼治是内部各要素相互嵌入并统合在一起的“合而治之”,而三治是各要素既有互补也有张力的“分而治之”。分别以义仓义学与公益...
关键词:乡村治理 礼治 三治融合 治理逻辑 
零工、灵工与创客:比较视野下的青年平台就业研究
《青年研究》2024年第6期1-13,M0002,共14页吴越 陈红宇 卢云峰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对本研究的资助。
本文对平台就业的零工、灵工和创客三种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数字平台给青年就业带来的潜在问题。研究发现,数字平台虽能促进青年就业,但也带来了新的就业不平等问题,表现为创客受到的平台支持最多,灵工次之,零工最少。造成这种不...
关键词:数字平台 青年就业 技术平权 生态共享 
社工硕士论文写作:从实践与知识的割裂走向实践型知识的生产
《时代人物》2024年第36期0013-0015,共3页吴越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文化治理的传承与转化研究”(编号:23CSH013)
本文探讨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教育中学位论文写作的双重要求及其内在矛盾问题,即实践 取向与知识生产的割裂问题,并尝试提出化解之法。MSW论文要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但由于中国社工的专业化和 职业化都仍处于本土化探索之中,强...
关键词:社工硕士论文 实践取向 知识生产 实践型知识 
超越宗教经济模型:基于中国经验的理论建模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8期131-132,共2页卢云峰 吴越 
在宗教社会学领域,围绕宗教经济模型展开的争议早已存在。本文认为,宗教经济模型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发问中对宗教实在性和系统性的重视及其理论建模研究方法。虽然它基于美国经验和基督宗教的观点存在许多不足,但是我们可以在充分理解其...
关键词:经济模型 宗教社会学 基督宗教 理论建模 理论模型 前提假设 实在性 发问 
超越宗教经济模型:基于中国经验的理论建模
《社会学研究》2024年第3期23-44,M0003,M0004,共24页卢云峰 吴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文化治理的传承与转化研究”(23CSH013)的阶段性成果。
宗教经济模型是宗教社会学领域近年来最具影响和争议的范式,本文主要关注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如何能够超越该范式。为此,本文先梳理该范式的缘起、贡献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然后提出“拓其问、存其法、疑其论”,即拓展其问题意识、学习其研...
关键词:宗教经济模型 中国经验 理论建模 兼容性模型 混合性 模型 
虚拟男友:数字化时代的男性情感劳动与女性情感消费被引量:11
《妇女研究论丛》2023年第3期32-43,共12页吴越 孙弋帏 
本文将虚拟男友服务作为一种数字化时代的亲密关系情感商品,通过虚拟民族志的方法考察其中的亲密关系生产过程及其在性别视角下的独特现实意义。虚拟男友以数字化的平台、身体和情感为基础进行情感劳动和亲密劳动,最终生产出一种以虚拟...
关键词:虚拟男友 数字化时代 亲密关系商品化 情感劳动 女性消费 
乡村治理的文化逻辑:从传统到现代的阴阳秩序被引量: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95-110,共16页卢云峰 吴越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M720325)。
本文试图探讨乡村治理文化逻辑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与变迁,这套逻辑包含了属阴的宗教信仰和属阳的儒家伦理规范两个面向。传统中国的乡村治理存在一阴一阳两个操作系统,阳面是儒家伦理,阴面则是神道设教;宗教信仰和伦理规范的内在一致性...
关键词:神道设教 民间信仰 乡村治理 文化逻辑 阴阳秩序 
我的一位数学老师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2017年第6期77-78,共2页吴越 
初—下学期,刚刚经历过考场失意的我正在为悲哀的数学成绩黯然神伤,却突然听到班主任的宣告——数学老师换了!之后就是简介,什么“教了几十年很有经验啊”等等。可惜这些于我皆毫无价值,只有提高分数,才叫我两眼放光。
关键词:数学老师 数学成绩 下学期 班主任 考场 分数 
长大是个忧伤的词——长大了,你就懂了
《语文世界(中旬刊)》2017年第4期45-45,共1页吴越 
当我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孩的时候,我的好奇心极强,遇到什么问题都一定要固执地弄清楚,不明白便向母亲打破砂锅地问个究竟。见着生字生词不认识,母亲还好举例说明,然而遇到一些略微深奥的句子,譬如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词,她就不好细细...
关键词:忧伤 举例说明 人生哲理 好奇心 母亲 生词 生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