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雨辰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晋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田野调查生活境况社会认同刺绣高校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度假旅游》《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化创新比较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山西传统岁时节日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28-35,共8页薛雨辰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2020年科研课题:山西岁时节日特色特质和精神内涵研究(SYKTZB2020028);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模式研究(2019B517)。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既是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关键途径。山西省的传统节日,依岁时时序分布的特征较为明显,蕴含着中原百姓深厚的家国情怀、根脉意识、生态观念与奋进精神...
关键词:山西省 岁时节日 节俗活动 精神内涵 时代价值 
高校“非遗进课堂”的实践与反思——以灵尚刺绣传统技艺走进晋中学院为例被引量: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35期40-41,共2页薛雨辰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B517);晋中学院“1331工程”创客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生产性保护背景下非遗产品的品牌化研究”(项目编号:jzxycktd2017006)的阶段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夹杂着祖辈情感、生活经历而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具有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地方高校作为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基地,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与义务。在山西省...
关键词:传统技艺 灵尚刺绣 “非遗进课堂”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
《度假旅游》2018年第11期231-232,共2页薛雨辰 
晋中学院"1331工程"创客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生产性保护背景下非遗产品的品牌化研究"(项目编号:jzxycktd2017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遗产包括以实物形态呈现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与杰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精神象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传承性、活态性、社会性为我国传统习俗的传承、民族认同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财政 山西省 
同妻群体生活境况的社会认同分析——以大众观感为视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8-15,共8页唐魁玉 薛雨辰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同妻社群生活适应问题的虚拟社会人类学研究"(12YJA840022)
同妻群体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对旧秩序与新道德的激烈交锋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中的隐秘群体,社会舆论关于同妻群体的社会认同十分重要,它作为一种社会评价,形塑了此群体生存的外部环境。基于大...
关键词:同妻群体 生活境况 社会认同 公共领域 虚拟田野调查 
“同妻”群体生活境况的社会认同分析——以新闻媒体报道为中心被引量:1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85-91,共7页唐魁玉 薛雨辰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同妻社群生活适应问题的虚拟社会人类学研究"(12YJA840022)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隐秘群体,关于"同妻"群体的社会认同至关重要。"同妻"群体的自我范畴化对于她们的自我反思与理性地抉择婚姻存续、走出生活困境有重大意义,而社会舆论关于"同妻"群体的社会范畴化,形成了此群体生存的外部环境。基于新...
关键词:“同妻”群体 生活境况 社会认同 虚拟田野调查 新闻媒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