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赵开羿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TRIZ理论在展项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天文馆“宇宙灯塔”展项为例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年第6期398-406,共9页羿 景海荣 苗军 马劲 王菁 杨冰 
以北京天文馆“宇宙畅游”展览中的“宇宙灯塔”展项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专注于创新的TRIZ理论来解决展项设计中的工程技术难题。
关键词:展览 设计 TRIZ理论 
北京天文馆“宇宙穿梭”展览中的展项创新被引量:1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年第4期274-278,共5页羿 景海荣 苗军 马劲 王菁 
创新不仅体现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也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北京天文馆推出了全新的"宇宙穿梭"展览,在展项创新上倾力投入,使得观众的交互体验大大加强。让观众不再是冷漠的旁观者和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身临其境的参与者和主动的信息制造者。
关键词:展项创新 展示体验 媒体演示 
宇宙日历(上)被引量:1
《天文爱好者》2016年第9期83-85,共3页羿 
我们都知道,宇宙从诞生以来,历经了137亿年的历史不过,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一辈子的时间也不过寥寥几十年,所以很难想象,宇宙在这漫长的137亿年内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
关键词:宇宙 天文学 恒星 星系 
北京天文馆“宇宙灯塔”展项的创新设计与研发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年第1期3-8,共6页苗军 景海荣 羿 马劲 王菁 杨冰 
北京天文馆的“宇宙灯塔”展项以独特的外部灯塔造型、动态呈现的脉冲星结构模型以及创意的互动模式使得其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通过介绍该展项在选题立意、呈现形式、交互方式、传播理念等方面的创新性,希望为国内科技类博物馆互动展项...
关键词:宇宙灯塔 展项研发 脉冲星 天文馆 
宇宙量天尺
《天文爱好者》2019年第7期53-57,共5页羿 
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体,每个天体都有对应的参数,比如体积、温度和质量等等。天体的参数,代表了它们本身的各项物理量,是研究天体性质的重要基础数据。
关键词:宇宙 量天尺 基础数据 天体 物理量 
敦煌星图
《天文爱好者》2023年第4期84-87,共4页羿 
星图是恒星观测的记录和查找恒星的工具,人们可以像绘制地图一样绘制星图,也可以用类似查地图的方式使用它。我国古代的星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示意性质的星图,它们往往用作装饰,比如刻画在建筑物上或绘制在棺、墓壁、墓顶之上。...
关键词:古代传说 星图 神话故事 星官 绘制地图 建筑物 准确性 
带你走近“引力透镜”(下)被引量:1
《天文爱好者》2017年第10期46-49,共4页羿 
我们知道,引力透镜的效果是由于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附近时发生弯曲而形成的特殊的变形效果。引力透镜的实际变形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造成透镜效果的透镜天体的质量大小,另一个是背景天体(被变形的天体)、透镜天体和观测者三...
关键词:引力透镜 变形效果 变形程度 位置关系 天体 距离和 观测者 质量 
荧惑之惑
《天文爱好者》2020年第2期41-44,共4页羿 
荧荧之光的传说火星在很早很早以前就被人类所知。因为它红色的外表,在早期被人类的先祖视作邪恶、不祥的东西。火星是如此耀眼的红,而人们认为红色象征着鲜血,鲜血则意味着战争。"顺藤摸瓜"的人们,把不详、战乱的现实与火星紧紧结合在...
关键词:顺藤摸瓜 火星 红色 鲜血 
漏刻(下)
《天文爱好者》2024年第5期82-85,共4页羿 
(接2023年第9期)在《漏刻(上)》中我们介绍了汉代以前漏刻的发展情况,还有几件出土的汉代铜制漏刻。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进一步发展,在历法上出现了《大明历》等,在天文观测方面虞喜发现了岁差,在天文仪器方面葛衡发明了浑天象。总的...
关键词:天文观测 计时工具 漏刻 天文仪器 大明历 历法 天文学 汉代以前 
漏刻(上)
《天文爱好者》2023年第9期84-87,共4页羿 
计时工具,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在很久以前,古人逐渐掌握了测量物体阴影在一天内变化的计时方法,这是光影计时的原理。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出的计时工具被称为太阳钟,包括日暑、圭表等。日暑等计时工具,由于对太阳的依赖,...
关键词:计时工具 漏刻 计时方法 计时器 日常生产生活 阴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