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伤寒》下利证辨析被引量:3
《陕西中医》2008年第10期1411-,1434,共2页郭灿勋 
关键词:下利 少阳 虚寒 主证  证候特点 寒证 六经辨证 伤寒 伤寒 泄利下重 
伤寒》中半夏应用探析被引量:8
《吉林中医药》2012年第3期293-294,共2页杨清高 刘绍能 
半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推崇。张仲景在其传世名著《伤寒》(后世分为《伤寒》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亦多出用到半夏,其功效可总结为降逆止呕、蠲饮降气、消痞散结、利...
关键词:半夏 伤寒 《金匮要略》 伤寒 
伤寒》温阳方药在妇科寒证中的应用被引量:1
《中医药信息》2011年第3期63-65,共3页刘芸蔚 许小凤 
伤寒》开创了中医辨证治先河,其中的清热,祛寒,化湿,滋阴,温阳等诸多方药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归纳分析了温阳方药在冲任虚寒、阳虚寒凝、脾肾阳虚、阳虚气弱、阳虚血瘀、阳虚水湿等妇科寒证中的运用。
关键词:伤寒 妇科寒证 温阳方药 
学用甘遂半夏汤方证的思考与探索被引量:9
《中医药通报》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王付 
河南省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No.112PLJRC360)
运用甘遂半夏汤不能仅局限于某一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变证机是痰热,即可以法选用。本文思考方药作用及位,解读方药及配伍,权衡"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思辨"虽利,心下续坚满"、辨识"此为留饮欲去故也";运用甘遂半夏...
关键词:伤寒 张仲景 甘遂半夏汤 经方 方证 临床应用 
试析《伤寒》中麻黄不同配伍与功效发挥的关系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年第4期350-351,共2页王璟 张顺贞 梁玲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所记载的方剂上溯歧黄,下逮百事,被称为“方书之祖”。其组方精简,配伍严密,科学性很强,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方剂的配伍主导着药物在方中的功效发挥。我...
关键词:伤寒 功效发挥 中麻黄 配伍 东汉末年 方剂 科学性 
茯苓在《伤寒》中配伍应用分析被引量:24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12期126-130,共5页王思惠 高长玉 景成辉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LBH-Q19056)
茯苓为张仲景喜用擅用之药。仲景根据茯苓甘淡平之性,通过辨证治,与他药配伍成对,妙用无穷。茯苓甘则能补,为健脾补中之良药,可治脾虚诸症,仲景常用补虚药对有茯苓配山药、茯苓配人参、茯苓配白术、茯苓配酸枣仁、茯苓配甘草。茯苓淡...
关键词:茯苓 伤寒 药对 配伍应用 
旋覆代赭汤的临床运用举隅及体会
《学会》1999年第5期43-43,共1页曾国禄 
伤寒》是中医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倍至,虽年代久湮,现代临床各科仍常运用其理法方药,笔者在临床中亦喜用伤寒经方,常获良效,今不揣粗陋,举临床运用旋覆代赭汤的几个实例,浅谈自己运用本方的体会。(1)心理性呕...
关键词:旋覆代赭汤 临床运用 中枢神经白血 代赭石 旋覆花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 举隅 妊娠呕吐 吗丁啉 伤寒 
关于《伤寒》中药物服用次数的研究被引量:2
《河南中医》2010年第3期217-219,共3页柴瑞震 
通过对张仲景《伤寒》中273首方剂服用次数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现在通行的中药一日服2次,完全是一种错误的用法,这种错误的用药方法,不仅违背了传统中医学的用药规律,而且也不符合具体情的实际需要,既影响了中医的临床疗效,又歪...
关键词:张仲景 伤寒 中药 服用次数 
程循江诊治腹胀同症异治医案3则
《TMR经典中医研究》2021年第3期1-6,共6页高芳颖 孙成力 程循江 
吴雄志教授强调“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临证首先要区分形质、气化、神志,否则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形气神概括临床疾分类,临证还要辨、证、症。“”可以是中医,也可以是西医,也可以是六经,“证”可以是症状...
关键词:腹胀 六经 伤寒 程循江 医疗经验 
《中医文献志》2009年第27卷总目次
《中医文献志》2009年第6期56-56,F0003,共2页
关键词:中医文献 洪氏集验方 中医药治疗 伤寒 伤寒 千金要方 灸法 目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