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超级稻Y两优1号在板庙乡的种植表现
《四川农业科技》2010年第12期12-12,共1页邱勋 
Y两优1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为袁隆平第三期超级稻,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板庙乡农业站引进该品种进行试种,并进行了相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Y两优1号在板庙乡表现出的高...
关键词:Y两优1号 超级稻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种植表现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两系杂交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利两优3822的选育与应用技术研究
《耕作与栽培》2024年第1期128-129,133,共3页龚辉 何庆彪 刘支宽 李桃石 姜建会 杨勇 熊雷 
利两优3822是利用自选两系不育系利38S,与自选恢复系R22,育成抗病丰产抗倒中籼迟熟杂交稻新品种,202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产量9.95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0.67%,增产极显著;2021年续试,平均产量...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 利两优3822 抗病 选育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D两优311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2
《农业科技通讯》2019年第11期285-287,共3页方杰 李智谋 郭文高 胡仁科 皮本阳 曾凤凰 姚仁祥 伍振平 
介绍了D两优311亲本特征特性、制种产量表现,结合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夏制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大面积制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 D两优311 亲本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稻香万里竞风流——记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陈立云教授及其科研团队
《湖南教育(下旬)(C)》2013年第3期16-17,共2页王振亚 阳锡叶 李苗 
1.5℃的温差,平常人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对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来说,却可能导致制种失败,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立云和他的科研团队通过22年的努力,选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不育起点温度只有22℃,比原来降低了...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 科研团队 技术发明 大学教授 陈立 国家 获得者 风流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在麻阳县的种植表现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2009年第3期108-110,共3页刘少刚 舒代玉 张静 滕召宏 黄前富 
扬两优6号在湖南麻阳县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米质优、抗倒性强等特点。2006~2008年推广面积已达2 749 hm2,成为麻阳县杂交水稻主栽组合之一。介绍了该组合大田生产表现及应用前景,采取严格选择基地;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推广软盘育秧,适...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 扬两优6号 种植表现 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广西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被引量:2
《广西气象》2001年第4期40-43,共4页涂方旭 李雄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利用广西 80多站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 。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 育性转换安全期 温度 气候分析 广西 气象资料 气象条件 
两系杂交稻两优688
《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9期1772-1772,共1页
两优688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品种来源:SE21S×南恢688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5.5d,比对照Ⅱ优838长0.9d。株型略散,长势繁茂,
关键词:两系杂交 农业科学研究所 两系杂交水稻 水稻研究所 农业科学院 长江中下游 Ⅱ优838 品种来源 
杂交籼稻新品种——盐两优888
《农家致富》2011年第6期21-21,共1页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1.4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叶片挺直.熟期转色好。2008年参加长汀中下游迟熟巾籼组品种区域试验.甲均亩产616.25公斤。
关键词:杂交籼稻 新品种 两系杂交水稻 品种区域试验 全生育期  中下游 籼型 
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机械化制种高产技术被引量:2
《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12期74-76,共3页谭长乐 王宝和 薛良鹏 曹跃先 李忠芹 汪南雁 戴正元 李育红 刘晓斌 曹坤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1417);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编号:CARS-01-45)
扬两优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组合。以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的父母本进行机械化制种,经过几年的研究与示范,明确了机械化制种条件下,母本生长特性的变化及机械化制种的高产技术,以便为大规模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 扬两优6号 机械化制种 高产技术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机插秧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年第4期39-41,共3页吴昌生 蒋祝成 陈新兵 
通过两年的实践,根据两优培九的特征特性,用机械代替人工栽秧,摸索了一整套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制种技术,合理按排父母本播差期,正确使用赤霉素,确保花期相遇,认真防治稻粒黑粉病,从而提高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机插秧 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培九 制种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