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冲击电压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基于高压标准电容器的1200 kV宽频电容分压装置被引量:5
《高电压技术》2022年第5期1826-1835,共10页龙兆芝 李文婷 周峰 刘少波 范佳威 胡康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7161)。
暂态电压的测量准确性关系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以及绝缘优化配置的提升,为解决暂态电压测量装置的溯源问题,介绍了一种准确测量工频电压冲击电压的宽频标准测量装置的设计及特性试验研究。基于传统电容分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
关键词:冲击电压 高压标准电容器 频率特性 刻度因数 线性度 
科技红娘——介绍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
《技术与创新管理》1994年第4期63-64,共2页
电子 HM—1型冲击峰值电压表 D94—5—1 HM—1型脉冲峰值电压表是为高压实验室及高压测试部门进行各种冲击电压冲击电流峰值的测量而设计的。该仪器采用新型的集成电路、数字分压电路,具有工作可靠、准确度高、抗扰能力强等特点。配...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 峰值电压 分压电路 冲击分压器 电流峰值 抗扰能力 高压测试 分流器 冲击电压 电压峰值 
电压互感器绕组冲击电压研究
《电工电气》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吕健双 冯天佑 文远芳 
电压互感器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电位梯度分布和表面场强分布是其绕组结构和绝缘设计的重要依据。以几种典型方案为例,介绍了如何建立25kV电压互感器的内部模型,计算单元参数,并利用ATP-EMTP电磁暂态计算程序建立仿真模型,得到多种方案的...
关键词:电压互感器 冲击电压 绝缘 
两相体放电中的粒径效应被引量:15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第22期135-142,共8页邓鹤鸣 何正浩 马军 许宇航 张召亮 李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37010);科技部中加科技合作基金项目(2009DFA92810)~~
两相体放电是指大量液体或固体颗粒物悬浮于气体中,或大量气泡悬浮于液体中的放电现象。为了解两相体放电的影响因素,采用21种不同介质颗粒来产生两相体,在分析测定了两相体中非气相物质的颗粒粒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相体放电特...
关键词:粒径效应 两相体 放电 路径选择 体积分数 冲击电压 
低压变频异步电动机散嵌绕组绝缘受损分析被引量:1
《防爆电机》2016年第3期33-35,共3页郝金玉 
交流电场作用下,绝缘体里的局部放电会造成能量损耗,此种损耗称为绝缘介质损耗。在电机绝缘材料中,绝缘介质损耗的大小,是绝缘性能优劣的一种表现,而介质损耗P与介质损耗因数tanδ或C_p成正比。因此可以用tanδ或C_p表示介质损耗的大小...
关键词:变频异步电动机 散嵌绕组绝缘 介电常数 冲击电压 局部放电 
冲击电压作用下SF_6绝缘特性计算方法被引量:1
《高压电器》1997年第3期17-21,共5页张海燕 朱德恒 
设计了一种计算SF_6绝缘特性的方法。可用它计算在不均匀间隙中,各种波头的冲击电压下、不同的SF_6气压时,SF_6的最小击穿电压
关键词:冲击电压 绝缘特性 六氟化硫 计算方法 
改善雷电压冲击土体中电压降分布模拟试验被引量:2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276-280,共5页饶平平 刘洋 刘彬 
对接地体在不同含水率土体中进行雷电压冲击特性模拟试验,分析不同含水率土体对应的冲击电压响应波形特征,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下的冲击电压降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一含水率的土体中,电压降呈现出两端多、中部少的分布规律,其中输入...
关键词:冲击电压 土体含水率 电压 端部效应 
研究冲击电压下SF_6预放电过程的光电及电流信号方法
《高压电器》1997年第3期22-25,共4页顾温国 张乔根 邱毓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9577018
探讨了用光电倍增管和电流探头两种方法同时研究冲击电压下SF_6气体在尖板间隙中的预放电过程。实验表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关键词:六氟化硫 冲击电压 预放电过程 电流信号 光电 
夏季雷雨多发 谨防雷电事故
《广东安全生产》2013年第14期36-37,共2页白鹭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积聚了强大的电荷,在电闪雷鸣时,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不仅会使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引发火灾和爆炸,更会对来不及躲避的人群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雷电交加时,请慎...
关键词:雷电事故 雷雨 夏季 自然现象 冲击电压 绝缘损坏 电气设备 灾害事故 
冲击电压测试仪的不确定度评定
《品牌与标准化》2014年第2期49-49,共1页宋丽霞 
文章简要介绍了用示波器和高压探头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
关键词:冲击电压 测量 不确定度 评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