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太少两感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经方治验3则
《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第24期31-32,共2页朱永强 
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为中医的重要典籍,其用药精炼,组方严谨,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笔者近年来于《金匮要略》教学之余兼从事临床工作,以经方用之于临床,多获满意疗效。笔者不揣浅陋,兹举验案3则如下。
关键词:经方 不孕症 盗汗症 太少 
浅析戴丽三对太少证的权变论治被引量:2
《光明中医》2018年第24期3639-3641,共3页董鹏琳 高俊峰 杜义斌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戴氏经方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No.11370101840)
通过对《戴丽三医疗经验选》的研读,从少阴病理论探讨及浅析戴老对太少证的权变论治。少阴病是外病的危重阶段,病及少阴,心肾、阴阳、气血俱虚,以全身性虚寒、虚热或阳郁证为主要特征。而"太少证"即"少阴病阳虚兼表证",是太...
关键词:戴丽三 太少 少阴病 权变论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太少”痛证辨析被引量:4
《中国中医急症》2022年第2期355-357,共3页葛飞 罗亚敏 周冉冉 李伊然 张瑶 陶晓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4542);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纵向发展基金课题(2021-ZXFZJJ-019);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横向发展基金课题(2021-HXFZJJ-008)。
《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专治太少证。本文参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籍探讨太少之痛证病因病机、病位及病理特征,明析麻黄细辛附子汤辨治太少痛证。举古籍中治痛之例以证之,并图谱化展示麻黄细辛附子汤所主诸痛...
关键词:太少 痛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 图谱 
经方验案3则
《光明中医》2011年第5期1027-1029,共3页唐瑜之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被尊为经典,其所用之方,因其来源于实践,证之于临床,历经千年而不衰,被奉为经方。但由于年代的久远,气候的变迁,病种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所述的典型病证,并非尽属当今的常见病。
关键词:经方 奔豚气 太少 真心痛 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太少证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被引量:8
《四川中医》2015年第7期143-145,共3页胡厚琴 
目的:研究临床采用麻黄细辛汤对太少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耳鼻喉科收集的6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中医辨证诊断属于太少型,其中采用麻黄细辛汤进行治疗的33例...
关键词:麻黄细辛汤 太少 过敏性鼻炎 临床价值 
基于“太少”探析麻黄细辛附子汤辨治寒冷性荨麻疹
《江西中医药》2025年第4期19-22,共4页程嘉怡 周洋 王欣怡 吴俊羽 何鑫 魏可波 肖敏 
麻黄细辛附子汤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综太阳、少阴经特点,为太少证主方。太阳、少阴大脏腑经络体系功能异常,不仅是麻黄细辛附子汤方证病机挈要,亦是寒冷性荨麻疹核心病机本质。基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方机制和人体太阳、少阴...
关键词:麻黄细辛附子汤 寒冷性荨麻疹 太少 病机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30例被引量:2
《江西中医药》2015年第9期65-66,共2页李贺 王玉明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口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对照组口服苍耳子鼻炎滴丸,7天为一个疗程,2-4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观...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变应性鼻炎 肺气虚寒 太少 临床观察 
从经气运行解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机制与应用被引量:17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1期200-203,共4页李记泉 孟翔宇 韩知渊 闵冬雨 贾连群 杨关林 王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7402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zyzx1705)。
麻黄附子细辛汤,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主治太少证,为阳虚外的代表方,临床应用广泛。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六经辨证...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经气运行 机制 太少 太阳经 少阴经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应用体会
《江西中医药》2013年第7期28-30,共3页刘虓岭 
1方剂来源及作用机理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物组成,功能助阳解表,用于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属于少阴寒化轻症。该方证的实质为外有寒邪,邪人未深而又素体阳虚(少阴阳...
关键词: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经方 少阴病 太少 
太少热证论治IgA肾病
《内蒙古中医药》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王锌宣 宋光明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MS08158)。
在《伤寒论》太少病证以及六经表里传变规律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观察从外和内伤大病因,提出心肾经本经实热复风热毒邪,内外合邪,循经侵犯于肾,急性发作,循经损伤机体经络的太少热证这一病机假说,并由此确立泻肾凉血...
关键词:IGA肾病 太少 太少热证 肾经实热 外邪 泻肾凉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