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政治动员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1953-1954年基层普选的历史考察——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86-93,共8页金子求 
2013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SZK020)
新中国第一次基层普选是共和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盛事。一方面,普选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将普选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着力强调选举权的"人民性",培植选民阶级归属感,妇女、少数民族的选举权利尤其受到重视,选举权利的"身份认同"得以强化。在...
关键词:基层普选 选民资格 政治动员 候选人提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要素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116-121,共6页杨正军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FKS001)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要素主要有政治动员的发动者、政治动员的对象和政治动员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其中,政治动员的发动者是左右江革命根据的各级党组织、各级苏维埃政府、群众团体组织以及党政军主要领导人。政治动...
关键词: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政治动员 要素 
走出贫困,消除自我剥夺和社会剥夺
《新华月报》2016年第21期57-59,共3页石勇 
贫困问题是最尖锐,也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党和国家在政治动员之外,还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健全参与机制,正是看到了它的艰巨性。
关键词:贫困问题 社会问题 政治动员 社会动员 国家 
金县人民抗美援朝运动
《党史纵横》1989年第2期36-39,共4页傅万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帝国主义却在亚洲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朝鲜战争。这场战争,波及到刚解放的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保卫国家安宁,捍卫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应朝鲜人民的请求,毅然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赢得了胜...
关键词:朝鲜人民 爱国丰产运动 反细菌战 报名参军 朝鲜战争爆发 防疫委员会 英勇斗争 文艺工作者 政治动员 朝鲜战场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
《前进》2024年第9期23-25,共3页薛荣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要在学习...
关键词:机关党建 国家机关 学习宣传贯彻 政治动员 决策部署 三中全会精神 党建质量 排头兵 
政治动员到互利共赢:区域统筹背景下的区县合作机制研究被引量:1
《行政科学论坛》2016年第3期54-61,共8页陈科霖 吴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16)
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目标,为此本文以H市为例探讨基于纵向府际关系的政治动员模式和基于横向府际关系的互利共赢模式在促进府际合作中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并总结出重视地方利益和合作前提、推进上级政...
关键词:府际关系 区域统筹 政治动员 互利共赢 区县合作机制 
中国共青团政治动员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4期198-198,共1页刘广莉 
中国共青团一百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政治动员史。一百年来,共青团优良的政治动员传统和丰富的动员经验,有效地凝聚和激发了全国各族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本...
关键词:中国共青团 政治动员 百年历程 团组织 实际效能 大变局 系统梳理 建功立业 
管窥政治哲学视域中建国初政治发展
《理论界》2006年第8期180-181,共2页唐爱芳 
本文借助现代政治发展的理论,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等民主政治建设,力图在政治哲学视域中对建国初的政治发展做出梳理,探索政治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指出其实...
关键词:建国初 新民主主义 政治稳定 政治动员 政治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方式初探被引量: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杨小明 张涛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方式建立在全能主义国家和总体性社会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和组织化控制,通过开展大规模群众运动来进行政治动员;...
关键词:改革开放 政治动员 政治参与 
从“毫不妥协”到“有条件让步妥协”——中央苏区工商阶层政治动员考察被引量: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26-134,共9页邓美英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红色基因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研究”(编号:21KS22D)。
工商阶层“亦敌亦友”的特殊身份,使其成为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对象之一。由于中共对工商阶层特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加上各地苏区在具体斗争中的思维惯性,工商阶层政治动员呈现从“毫不妥协”到“有条件让步妥协”并将斗争贯穿...
关键词:中央苏区 工商阶层 政治动员 经济资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