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痒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从“卫气与郁热搏结”辨治神经性皮炎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年第1期142-144,共3页李春财 原明星 刘渊 李佳 张伊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4226);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030054093)。
神经性皮炎以皮肤瘙为主要特征,皮肤苔藓样变属于搔抓后的继发症状,而皮肤瘙贯穿疾病始终,故打破“瘙-抓挠-瘙”的恶性循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但中医对瘙产生机制的论述较少,本文从“郁热”和“卫气”的角度阐述神经性皮炎瘙...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  郁热 卫气 
Toll样受体家族介导疼痛和觉信号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2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年第1期10-19,共10页张丽 白占涛 王志红 高永静 刘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0874,31371179,3167109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0004,BK20171255)
疼痛和瘙是两种主观体验不同的躯体感觉,两者存在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特的机制。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的条件下,疼痛和瘙共享一些病理机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互作网络在慢性疼痛和瘙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位于神经免疫界面的...
关键词:TOLL样受体 疼痛  背根神经节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危险相关分子模式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Q&A
《科学世界》2014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Q: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人的胳肢窝和脚心等处特别怕?A是一种很特殊的感觉。传统观点认为,觉是一种复杂的感觉,与触、压、痛、温度等基本感觉均有关系,而与痛觉的关系更为密切,可能是通过游离神经末梢或毛囊周围末梢神经网...
关键词: 皮肤 神经末梢 保健知识 
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第10期2134-2137,共4页吴丽燕 晋秀明 
目的观察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例(120眼)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设为障碍组,将同期就诊的60例(120眼)老年睑板腺功能非障碍者设为非障碍组。统计所有患者年龄、糖尿病史、体重指数、烟酒史、激素...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 眼红  刺激感 
“疼、痛、……”中医如何表述
《大健康》2021年第5期0057-0057,0059,共2页王跃泽 
随着传统中医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中医理论的关注度也大幅增加。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的集合,其所包含的相关理论及 具体的治疗手段种类繁多,且能够在相应疾病的治疗中 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中医 表述 
仲景论的病机分析及其指导意义
《湖北中医杂志》1991年第1期24-25,共2页乐艳 
本文讨论了《伤寒杂病论》有关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邪外客致、湿热壅滞致、气津两虚致及淤血内阻致,并阐述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附有医案以证之。
关键词:张机 伤寒杂病论  中医病机 
丘脑中央内侧核参与痛觉、觉和麻醉觉醒的机制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4年第4期83-87,共5页殷秀梅 朱慧 马宇莘 冯禧轩 冯天保 曹朵 阮彩莲 王璐 
中央内侧核(central medial nucleus,CM)作为丘脑中线核群的一部分,参与多项重要功能,包括疼痛与瘙的信息处理、情绪调节,以及觉醒和注意力的控制。该区域主要由表达囊泡型谷氨酸转运蛋白2(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2,VGLUT2...
关键词:中央内侧核   麻醉觉醒 
《素问》“”字析义被引量:4
《大众科技》2017年第7期181-182,共2页苏文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 素问  疮疡 
VTA/SN-NAc通路及其参与痛信息和信息调控的机理
《神经解剖学杂志》2021年第1期111-115,共5页贺成博 王舰 李云庆 张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1115,81620108008)。
中脑腹侧被盖区(VTA)/黑质(SN)至伏核(NAc)通路是脑内多巴胺系统和与奖赏相关的重要通路,主要参与机体药物成瘾、动机等功能。痛刺激可激活VTA/SN-NAc通路,说明该通路可能直接参与痛信息的传递与调控。VTA/SN-NAc通路可能通过内侧前额...
关键词:腹侧被盖区 黑质 伏核 奖赏通路   
“诸痛疮皆属于心”在针灸临床应用举隅被引量:8
《中国针灸》2016年第8期788-788,798,共2页张立志 许能贵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9351040701000001
"诸痛疮,皆属于心"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将痛证、疮疡等证之病机明确地统属于心。以此理论指导临床,若辨证准确,其效如神。后世医家对"诸痛疮,皆属于心"认识不一,但主要是从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两方面阐释,并将其发挥至皮...
关键词:    针灸 临床应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