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项舒晨 吴万伟(译)[5] Shuchen Xia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2]北京大学哲学系 [3]柏林洪堡大学 [4]伦敦国王学院 [5]武汉科技大学翻译研究所
出 处:《外国哲学》2022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摘 要:对于儒学和中国传统而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在“文”这一术语的无所不在和显著地位上。从自然纹理到构成文章的单个文字,还可以用来指称文学、人之所以为人的修身使命—文化本身,这一切都可以用“文”来指代。在西方,新康德主义者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可以说是最伟大的文化哲学家,他受益于18世纪歌德时代的德国人文主义极深,其《符号形式的哲学》是为人类文化辩护的系统性著作,认定文化应该成为哲学研究的适当对象。可以说,儒学和卡西尔的人文主义十分类似,只有通过人类创造出的文化“形式”,我们才能留出理想的人文世界(意义世界)自由挥洒的空间,从而完美实现世界或自我的存在特性。
关 键 词:卡西尔 《文化的哲学辩护:来自儒学和卡西尔的视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