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牛津大学哲学系 [2]牛津大学圣休学院 [3]北京大学哲学系 [4]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出 处:《外国哲学》2022年第1期274-290,共17页
摘 要:我以“希腊人厌恶无限”的古老谚语为引,说明其产生的原因与方式。其中,毕达哥拉斯及追随者应被特别关注,他们将世界分为两种宇宙本原—有限和无限。芝诺也将被考虑在内,他思考无限的概念并发现了运动的相关悖论,得出了运动不可能的结论。致力调和无限永远存在与希腊人厌恶无限的亚里士多德是本次的主要焦点,他以区分潜无限和实无限闻名,主张潜无限才是可接受的无限。这一观点在此后数千年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对中世纪思想有显著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圣托马斯·阿奎那居中调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与天主教教义。阿奎那的努力相当成功,教会一旦接受了该学说并将之作为新正统,哲学家们有异议便将陷入危险。此处特别提到的伽利略就是例证,伽利略敢于在讨论无限时加入自己发现的新悖论:这预示了后世对无限的思考(如第三讲中的讨论),并表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