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四十年——总结与展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彪[1]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

出  处:《刑事法评论》2022年第1期642-663,共22页Criminal Law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事证明困难的解决及其限度研究”(项目编号:21BFX18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我国经历了萌芽阶段、确立阶段和完善阶段。在萌芽阶段,由于缺乏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性机制,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实践中基本处于沉睡状态。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正式确立后,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案件排除了非法证据,但非法证据排除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且由于立法规定的模糊,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相关问题的理解仍存在争议,各地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亦不相同。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有所扩大,但相关规定仍存在不足,且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可能会导致非法证据不排除的悖论。对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应当在宏观上优化司法环境,在中观上完善证据收集、调查程序等程序性规范,在微观上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修改。

关 键 词: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规范变迁 实施效果 司法环境 程序性规范 

分 类 号:D925.2[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