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猛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 处:《刑事法评论》2022年第1期524-543,共20页Criminal Law Review
摘 要:将“多次犯罪”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的立法技术,已经为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所熟练运用。既有司法解释仅笼统地规定多次抢劫存在未遂形态,但未具体说明其是否存在预备、中止形态,也未说明单次行为未达既遂是否影响多次抢劫的认定,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较大混乱。为说明多次抢劫加重处罚的实质根据,有必要纳入行为人的观察视角。多次抢劫不法内涵是“多次抢劫行为累计更严重地侵犯了法益(行为不法)+多次行为体现出行为人的高度人身危险性(行为人不法)”。抢劫次数不足3次的,不存在认定行为人不法的基础事实,不能认定成立多次抢劫。单次抢劫预备的,应当计入次数评价;抢劫中止的,应当排除在计数之外。根据量刑指导意见,若行为人实施多次抢劫但既遂次数不足3次的,未能充足本罪的行为不法,应当全案认定未遂;若在3次既遂行为外另有未得逞的抢劫行为,多次抢劫的不法内涵已齐备,应当全案认定为既遂。3次之外影响基准刑的抢劫行为只能在该次行为增加刑罚量的幅度内,适用未遂犯的处断规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