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完成形态

作品数:33被引量:4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黄开诚马克昌柳忠卫张开俊王志祥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都学坛》《中国刑事法杂志》《刑事法评论》《法制与社会(旬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未完成形态问题研究——以已聚众但未实施斗殴行为为视角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2024年第10期70-75,共6页肖权东 段修尚 
我国刑法对聚众斗殴罪名以简单罪状规定,且尽管司法机关出台过一些司法解释,但仍有大量问题没有进行解释说明,导致在理论和实务界对某些情况判断标准不一,如行为人已实施聚众行为,但未实施斗殴行为的属于何种犯罪形态问题。应当在释清...
关键词:聚众斗殴 行为犯 犯罪未完成形态 
我国轻罪治理体系的完善路径探究
《中国审判》2024年第7期90-93,共4页何佳树 
近年来,我国犯罪率不断下降,且在各种类型的犯罪中,轻罪案件数量占比增多,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不断提升。故而传统犯罪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需进一步优化,轻罪体系函待完善。本文以现行刑法体系可优化的空间为切口,就划分轻重罪的标准问题...
关键词:传统犯罪 刑法体系 犯罪未完成形态 轻罪 路径探究 治理体系 治理理念 治理方式 
纯正不作为犯中犯罪未遂形态研究
《楚天法治》2022年第14期80-82,共3页朱晓东 
在我国的刑法规定中,惩罚作为犯罪是常态,惩罚不作为犯罪是例外,不作为犯罪不论是在学理研究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犯罪未遂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刑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刑法制度.不作为犯罪可以分为纯...
关键词:不作为犯罪 纯正不作为犯 犯罪未遂 犯罪未完成形态 
论多次抢劫的未完成形态与刑罚裁量
《刑事法评论》2022年第1期524-543,共20页王猛 
将“多次犯罪”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的立法技术,已经为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所熟练运用。既有司法解释仅笼统地规定多次抢劫存在未遂形态,但未具体说明其是否存在预备、中止形态,也未说明单次行为未达既遂是否影响多次抢劫的认定,给司...
关键词:多次犯 多次抢劫 行为人刑法 人身危险性 犯罪未完成形态 
交易网络化带来经济刑法领域新挑战被引量:1
《检察风云》2018年第24期28-29,共2页涂龙科 
"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互联网也是一柄"双刃剑"。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大量的违法犯罪行为也相伴而生、泥沙俱下。交易网络化的四个表现形态为--交易场所网络化、货币虚拟化、数据商品化...
关键词:交易网络化 经济刑法 犯罪未完成形态 违法犯罪行为 “双刃剑” 货币虚拟化 交易场所 表现形态 
犯罪未完成形态处罚范围的规范依据与判断路径被引量:3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90-103,共14页雷一鸣 
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正当防卫司法判断机制完善研究"(CLSA2017 D49)阶段性成果
犯罪未完成形态处罚范围的判断依据并非普遍处罚原则以及罪质轻重程度,而是构成要件。中国刑法中没有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处罚范围的专门规定,普遍处罚原则是旧刑法时代类推制度的产物,不应继续存在。德日刑法须以有关犯罪未完成形态处...
关键词:犯罪未完成形态 普遍处罚原则 构成要件认知 规范判断 
论犯罪未完成形态之犯罪预备
《商》2015年第48期229-229,201,共2页石英 
犯罪未完成形态之犯罪预备在刑法理论中是争论颇多的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从犯罪预备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谈起,对犯罪预备的法律特征和成立要件进行介绍,并且对间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预备进行论述。掌握犯罪预备的本质特征,是认定犯...
关键词:犯罪预备 要件 侵犯法益 间接故意 
刑法中的“多次”犯罪问题研究被引量:2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40-47,共8页熊亚文 
刑法中的"多次"犯罪,在本质上是将同种数罪以法律拟制的方式作为一罪加重处罚的刑法现象,我们也可称之为"多次"加重犯。由于立法者将犯罪的次数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这使得刑法对此类犯罪的处罚具有明显的重刑主义倾向。所以对于"多次"...
关键词:“多次”犯罪 “次” 单个犯罪 犯罪未完成形态 共犯 
对共同抢劫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中国审判》2014年第10期94-95,共2页王纪锋 
案情回放:一次抢劫未得逞又共同实施两次 2013年S月16日20时许,被告人刘某某、张某(外号“老黑”)、刘某预谋使用辣椒喷射器进行抢劫,之后张某、刘某乘坐刘某某驾驶的摩托车,前往河南省遂平县与上蔡县交界处由蔡岗通往吴集东西...
关键词:犯罪未完成形态 抢劫 被告人 张某 喷射器 摩托车 交界处 上蔡县 
法益批判论——以犯罪未完成形态基本理论为突破口被引量:1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10期3-8,共6页胡莎 
本文通过解读法益在我国刑法理论上的地位、概念、分类及其功能,同时凭借对法益理论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中重点概念澄清、处罚正当性依据和从轻或减免处罚根据中的适用等三个问题的具体展开,得出法益有如下几点缺陷并且值得我们注意:法益...
关键词:法益侵害 法益批判 犯罪未完成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