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闫孟珠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出 处:《中国佛学》2022年第1期329-342,共14页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摘 要:南传上座部佛教觉音论师于5世纪左右所作《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中明确提出过十种舍的概念。笔者以此为中心,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六支舍、梵住舍、觉支舍、中舍、禅舍、遍净舍,六者语义相同但于所用之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名称,此是中舍[亦即中舍性心所(tatramajjhamattatā-cetasika)]之义;(2)行舍与观舍(无常、苦、无我)因“慧”而性质相同,又由于“慧”之功用不同而异名,实则与慧心所(paññacetasika)相应;(3)精进舍与受舍,则是不同的:前者与通一切心心所之精进心所(vīriya-cetasika)相应,后者则与受蕴或受心所(vedanā-cetasika)相应。这十种舍实际上指向的是中舍。《解脱道论》(Vimuttimagga)成书年代早于《清净道论》,其中亦提到“八种舍”的概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