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伟良
出 处:《儒藏论坛》2023年第1期140-155,共16页
基 金:2021年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阳明后学年谱系列(第一辑)”,课题编号:21WH70085
摘 要:明儒赵贞吉编纂内、外二篇,实际上是为了借助典籍之分类,供君主经世辅助之用。虽然赵贞吉最终未竟此功,令后人无法一窥内、外篇之全貌,但从现有的文献中,不难梳理出二篇的逻辑架构与理论进路。在二篇中,《统部》位居内篇《经世通》之《史通》门之首,其地位可见一斑。赵氏将“统”分为“天统”“地统”“人统”三层意思,核心在于“人统”。若对“人统”加以考察,“天命”便至少具有双重意涵:一方面,“人统”作为“代天而承统”1,是对君权合法性的确认,此是宗教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人统”作为“君道也,天命之所在也”2,是对统治者践行君道以证见天命的要求,此是道德性的一面。换言之,以“人统”为代表的君权统治,虽上承于天,却因君主自身的德行正劣而不葆有终极的必然性,“地统”的分合正是统治者是否有德的表现,更进一步则会威胁到“天统”之宗教意涵的权威。赵贞吉以入世、出世之不碍不忌的一体圆融来定义君主的身份,即是对此二重性的思考。实际上,赵贞吉的政治观,是中晚明时期“觉民行道”理念蔓延之际,儒家士人亦仍不放弃“得君行道”的集中展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