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品数:150050被引量:95030H指数:5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魏义霞乐爱国黄玉顺朱汉民杨国荣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儒家孔子庄子老子道家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管子》“敬”“静”关系新探——以政治伦理与修养工夫为核心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5-15,共11页龙吟 
“敬”与“静”范畴在《管子》中常常对举并用,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伦理领域,还体现在修养工夫论上。从政治伦理领域来看,《管子》使用“敬”与“静”,在试图对君主进行规范和约束的目的上具有一致性,但二者的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明显不同...
关键词:《管子》   内静外敬 
中国早期国家建构理论的多元传统——基于齐法家与秦晋法家的比较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16-30,共15页张渠成 
法家理论通常被视为中国早期国家建构的主导意识形态。然而,既有研究主要关注以严刑峻法塑造“耕战国家”的秦晋法家而忽略了齐法家,从而难以对法家思想的内在理路和政治影响产生整全认知;也可能仅关注到中国国家建构刚性、专断性、行...
关键词:国家建构 大一统 齐法家 秦晋法家 
本心在境域中的震动、显发与孟子性善论的存在论证明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31-41,共11页张晚林 岳燕如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形上直觉问题研究”(22FZXB030);湘潭大学“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善是人“性分”中一种先天的存在,即人先天有一种为善的能力,孟子称之为“分定”,故性善论是一种存在论而不是一种伦理学。人的这种先天为善能力通常表现为本心的震动,孟子通过“不葬其亲”“孺子入井”“以羊易牛”这三个故事说明人之...
关键词: 性分 存在 孟子 
郭象式“齐一”悖论与《逍遥游》“崇大”文脉——兼驳牟宗三所谓“诡辞为用”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42-79,共38页邹晓东 
2020年度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由探索类,IFWF2004)。
郭象《逍遥游注》试图以“齐一”思维为基础,兼顾《逍遥游》对终极至大境界的推崇,结果陷入“齐一便无所谓大小高下”vs“齐一即是终极至大境界”悖论,以及“性分”之“大小高下”既能又不能为“适性逍遥”所泯灭的理论矛盾。郭象范式...
关键词:小大齐一 崇大抑小 境界 郭象注 牟宗三再诠释 逍遥游 
《庄子》人论:先秦语境中的真人、至人、神人与圣人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80-91,共12页曾建华 
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人机协作范式的汉赋神仙典故研究”(xjj2024-01)。
《庄子》中的真人、至人、神人与圣人,代表着人借由道走向神的不同阶段。真人着眼于人之为人的道性的本真性与完整性,是《庄子》生命理想的人格化;至人则强调无形之气在道的作用下所呈现的精神性,代表具备极致技能与智识的生命形态;神...
关键词:庄子  真人 至人 神人 圣人 
“心灵”的“情缘”:“情缘论”对儒家情感哲学的推进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92-105,F0002,共15页黄玉顺 
情缘论是儒家情感哲学的最新推进,不仅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情感哲学史、特别是儒家情感哲学史,而且独创性地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情感哲学体系。情缘论与诸多哲学思想“有缘”。它与佛学有缘,但它所“缘”非“空”,而且以“缘”摄“实...
关键词:儒学 情感哲学 心学 情缘论 
荀子贤能思想的转向:以“子产为政”在儒家文本中的嬗变为中心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106-116,共11页段语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观念体系的当代重构研究”(23&ZD235);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选[2024]54号)。
子产在儒门内的不同形象,暗示了荀子的贤能观较之孔子时已发生嬗变。透过荀子的政治哲学反思“子产为政”的局限,可以彰显荀子思想的独特意义:其一,荀子认可的政治贤能要实现既使本国强大又能重建周边秩序的功绩,但子产的“取民”却是...
关键词:荀子 子产 贤能政治 新贤能共同体 先秦政治哲学 
从“楚狂接舆”看庄子尊孔及其生命哲学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第4期15-19,共5页潘冬美 杨娟娟 
庄子伟大的哲学思想命题,主要以寓言故事体现,楚狂接舆便是其一。透过接舆之语了解接舆话语的深意,探得庄子的生命哲学中包含对人世间的无奈与对生命的重视,从而指向内在精神向上之一路。《庄子·人间世》与《论语·微子》记载的楚狂接...
关键词:庄子 接舆 全生 尊孔 
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追求与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核辩证统一的价值透视——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视角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第3期21-25,39,共6页马玉欢 于兆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疆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及实践”(XJ2023GY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构筑哲学专业‘学生+学科+学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新疆文化名家项目:“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实践研究”(2023QNYC026)。
中国哲学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哲学“人为本”的精神内核,不断深化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即“人民至上”的精神追求。从中国哲学对中国...
关键词:中国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为本 
理学思想与黄宗羲的文学批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5年第3期70-81,共12页姜晓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清理学文论研究”(19AZD03)。
黄宗羲文论观继承了理学思想,又有突破和创新。针对以往道学、儒林、文苑分野的情况,黄宗羲希望通过“崇经重道”,将“文”“道”“学”三者合一,致力推动文章写作回归经典范式,消弭长期存在的文与道界限。黄宗羲的文学情感论受王阳明...
关键词:黄宗羲 文道合一 心本体 情至为宗 经世致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