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顺

作品数:250被引量:963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儒学生活儒学儒家孔子现象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灵”的“情缘”:“情缘论”对儒家情感哲学的推进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92-105,F0002,共15页黄玉顺 
情缘论是儒家情感哲学的最新推进,不仅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情感哲学史、特别是儒家情感哲学史,而且独创性地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情感哲学体系。情缘论与诸多哲学思想“有缘”。它与佛学有缘,但它所“缘”非“空”,而且以“缘”摄“实...
关键词:儒学 情感哲学 心学 情缘论 
同来何事不同归——孟子与庄子思想方法比较
《江汉论坛》2025年第4期98-105,共8页黄玉顺 
先秦儒道关系,以孟子和庄子为典型代表,这一判断并不是简单地基于以双方差异对立为基础的所谓“儒道互补”。事实上,两家的关系可概括为“同途殊归”,即其宗旨虽然“殊归”,但其思想方法却是“同途”,即两家都具有“解构→还原→建构”...
关键词:儒家 孟子 道家 庄子 思想方法 
生活儒学视域下的教育现象学
《船山学刊》2025年第2期1-8,共8页黄玉顺 
教育哲学及教育现象学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的宗旨问题。生活儒学视域下的教育现象学的宗旨是“成人”,即如何“成为一个人”。其核心命题是“生活即教育”,其理论依据是生活儒学的“生活的本源结构”即“在生活并且去生活”。一方面,“在...
关键词:儒学 生活儒学 教育哲学 教育现象学 
顾炎武“实学”方法论
《中州学刊》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黄玉顺 
顾炎武的“实学”是一个不同于宋明理学“实学”的新概念,具有一般学术方法论乃至“哲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其“实学”的宗旨并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而是“修己治人”。其“实学”的纲领是“论学论政”两个方面的综合:一方面是...
关键词:顾炎武 实学 方法论 
姜戴己:按礼分工的春秋女哲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9-17,230,共10页黄玉顺 
姜戴己(敬姜)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女哲学家。她不仅比孟子早两百多年提出“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命题,并且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劳动分工理论,涉及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分工、劳心者内部的分工和男女之间的分工。孔子对姜戴己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其...
关键词:姜戴己 女哲 知礼 劳动分工 分工以礼 
《中庸》文本的地位问题
《当代儒学》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黄玉顺 
本文是作者2023年10月24日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学与西学论坛”的发言。论坛讨论《中庸》“诚”“明”与“至善”。林安梧教授与谢文郁教授“对垒”,黄玉顺教授、赵法生研究员、李尚信教授、沈顺福教授评议,邹晓东副教授主持。
关键词:黄玉顺 儒学 谢文郁 至善 中庸 西学论坛 
杨叔姬:辩证美恶的春秋女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黄玉顺 
杨叔姬(羊舌叔姬)是春秋时期极具智慧的女哲学家,她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对丈夫羊舌职加以规劝和对儿子羊舌肸(叔向)加以训诫的言论之中。她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甚美必有甚恶”的命题,这是早于“孔子问礼”的老子揭示了美丑善恶之间的辩证...
关键词:杨叔姬 女哲 美恶 祸福 德义 
汉字“生”“活”“存”“在”本义的存在论意义--存在论的“汉语哲学”诠释
《齐鲁学刊》2024年第5期5-14,共10页黄玉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4)。
汉语“本体论”与“存在论”应当严格地区别开来,前者对应传统的“ontology”,后者对应的则应当是“Being theory”,因为后者思考的并非形而上的存在者,而是前存在者的存在。尽管前者可以汉译为“存有论”,但后者却不能,因为汉语“有”...
关键词:汉字的本义 生活 存在 本体论 存在论 
论“新礼教”及其“情理儒学”哲学基础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35-144,共10页黄玉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契约观念研究”(19BZX080)。
“新礼教”是当代儒家哲学前沿的一个理论建构,旨在回应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儒家“礼教”的简单化否定,建设一种现代性的儒家伦理政治的教化理论体系。新礼教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缘情制礼,以礼为教。其所谓“礼”,指社会规范(及其制度);...
关键词:新礼教 哲学基础 情理儒学 情理哲学 
仁爱正义论:情感正义论的儒家版本——儒家情感伦理学再讨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14,150,共11页黄玉顺 
中西方都有正义论的传统,而且其中都有作为情感伦理学的情感正义论的传统,但两者存在着重大的区别。作为“生活儒学”的次级理论,儒家的基础伦理学——“中国正义论”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正义论,但其核心并非泛泛的“情感”,而是特定的...
关键词:正义论 生活儒学 情感正义论 情感伦理学 仁爱正义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