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晚林 岳燕如 Zhang Wanlin;Yue Yanru
出 处:《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31-41,共11页GuanZi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形上直觉问题研究”(22FZXB030);湘潭大学“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摘 要:善是人“性分”中一种先天的存在,即人先天有一种为善的能力,孟子称之为“分定”,故性善论是一种存在论而不是一种伦理学。人的这种先天为善能力通常表现为本心的震动,孟子通过“不葬其亲”“孺子入井”“以羊易牛”这三个故事说明人之本心的震动与显发是先天必然的,且肇始于居家亲情,发越于同类相惜,完成于泛爱万物;这种本心的先天震动与显发,证明善确为人“性分”中的质实存在,且只有在人中才存在,故性善只能用于人。由此,孟子再通过第四个故事“舜居深山”进一步说明了人禽之别。只有承认人的“分定”中存在善,才能说人的道德定分、禀赋高贵及固有天爵,而这些正是人禽之别的根本标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