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高原渔猎图景——张婧璞著《皮筏远行:拉萨河畔渔村生计研究》评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国强[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青藏高原论坛》2022年第3期2-2,129,共2页

摘  要: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层面来看,渔猎是最早的生产方式。高原先民早在4000年前借以生存,曲贡遗址出土的定网石、网坠、箭镞、骨针即是证明。苯教出现后,有了不准杀生的戒律;佛教先后从印度与中原传入西藏,对鱼兽资源的利用更加限制,但有些村庄仍然保留着渔猎的残余形式。19世纪中叶,国际学界开始涉足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研究,从旅行游记到民风民俗再到政治制度与经济贸易。国内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在涉藏地区开展民族识别和社会历史调查,其中关于西藏渔民群体、渔猎文化的研究甚少。

关 键 词:渔猎文化 社会文化人类学 19世纪中叶 曲贡遗址 民族识别 民风民俗 国内学者 国际学界 

分 类 号:F326.4[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