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云帆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化与诗学》2021年第2期175-191,共17页Culture and Poetics
摘 要:古罗马修辞学家,文论思想家昆体良在《论演说术原理》第三—五卷中,全面展开了古典修辞学原理的论述,他详细论证了修辞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主要类别,并对论题的实质,明证修辞和审议修辞的主要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论述中包含了重要的诗学命题。昆体良利用了古希腊政治实践中的“站队”概念,将之转化为明证修辞的核心概念:论题。通过对论题概念组成部分的分析,昆体良指出了道德和情感因素对论题设置的决定性影响,强调通过陈述对象的差异,选择适当论题和论说次序在明证修辞中的重要性。这成为后世西方诗学界分析论说文体的重要理论先导。与此同时,昆体良深入论述了审议修辞和法律修辞所依赖的修辞技术,并以“人格”和“叙事”为中心,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表述。昆体良强调“人格(persona)”对论述有效性的重大影响,并认为,叙事是展现演说家人格,实现演说术的说服目标的重要手段。昆体良认为,修辞语篇中的有效叙事必须满足清晰、简洁和可信这三个条件,并能塑造演说者的高尚人格,以达到良好的说服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