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趣味与生命的利害——论尼采对审美无利害观念的批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兰芳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外国美学》2023年第2期84-99,共16页International Aesthetics

摘  要:尼采对审美无利害观念的批评,并不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混淆了叔本华和康德。实际上,尼采区分了叔本华和康德,区分的关键在于非个体性和普遍有效性。叔本华出于摆脱意志奴役的个人利害利用了审美无利害观念,因而没有遵循康德对非个体性和普遍有效性的强调。尼采尽管区分了叔本华和康德,但在他看来,二者都将非个体性、普遍有效性与无利害紧密捆绑在一起,且都在审美状态中突出强调了认识的属性。对尼采而言,如何理解非个体性和普遍有效性,代表了不同生命类型透视的视角,包含了生命的区分意识,可以成为衡量生命高低差别的标尺。相应地,美的趣味也具有区分生命等级的意义,因此是对生命利害攸关之事。而尼采区分康德和叔本华的目的,是要以叔本华作为反例,来反对康德:既反对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观念,也反对康德不加区分的普遍有效性。

关 键 词:无利害 审美愉悦 非个体性 普遍有效性 区分意识 

分 类 号:B516.47[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83-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