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 何美玲(译) Yoshimasa Kurooka
机构地区:[1]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出 处:《闽商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40-48,共9页Journal of Studies on Fujianese Entrepreneurs Culture
摘 要:长崎作为日本锁国政策时期日本文化与异文化的交汇之地,多使用异文化接受、异文化融合等词语进行表述。基于如此背景,当论及隐元带给日本的思想、饮食、明朝体等方面的影响和功绩时,几乎都是肯定的评价。本文无意否认或是反驳这种主张,但当聚焦于日本与异文化、异国人的碰撞时,发现不能简单定论。当“外”来之物侵入“内”部的瞬间,“内”对“外”是否毫无抵抗地将外来之物内在化了?或是在“影响”“传播”“发信”“吸收”“融合”等名之下隐藏着消极抵抗的一面?本文试以此视角解读向井元升《知耻篇》,在向井对隐元及其崇拜者的甚是感性的批判中探寻向井对“外部”的排斥反应,在异文化碰撞的历史背景下考察该批判的意义,并说明该现象在异文化交汇中多有存在,应重新正视与异国他者的对立关系,指出其中难以用异文化接受、多文化融合等华丽词语表述的异文化碰撞中的对抗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