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6年第5期00095-00095,共1页
摘 要:高职大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所提出的“心理延缓偿付期”,其成长过程中正面临着各种压力(即各种环境应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亲子关系紧张、就业形势严峻,令一部分大学生不知所措,再加上不合理的认知、性格内倾、自卑等负性情绪的积累,若未能及时疏导,容易产生自杀意念,甚至会走向极端。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或重大压力时的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心理韧性强的大学生能很快地融入集体活动,广泛发展人际关系,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能力,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加以提升,本文通过对2例非正常死亡的大学生的心理分析,并总结经验,以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途径。
分 类 号:B844.2[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