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例心理危机案例来探讨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措施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亦佳[1] 王家庆[1] 陈超[1] 吴虓[1] 

机构地区:[1]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出  处:《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6年第5期00095-00095,共1页

摘  要:高职大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所提出的“心理延缓偿付期”,其成长过程中正面临着各种压力(即各种环境应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亲子关系紧张、就业形势严峻,令一部分大学生不知所措,再加上不合理的认知、性格内倾、自卑等负性情绪的积累,若未能及时疏导,容易产生自杀意念,甚至会走向极端。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或重大压力时的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心理韧性强的大学生能很快地融入集体活动,广泛发展人际关系,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能力,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加以提升,本文通过对2例非正常死亡的大学生的心理分析,并总结经验,以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途径。

关 键 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C型性格 心理韧性 培养策略 

分 类 号:B844.2[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