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品数:255398被引量:308429H指数:14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大均俞国良张文新姚本先周宗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青少年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师范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教学刊》2025年第S2期65-69,共5页缪绿青 沈渊博 王佳丽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健康中国视域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研究”(2021SJA159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师范生教师核心素养评价与培养——基于行为与神经科学的研究”(C-b/2020/01/17);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后疫情时代山东省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状况及提升策略”(2022-ZXJK-11)。
该研究为了解高等学校师范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提升其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实证依据。研究采用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对495名高等学校师范生进行调查,年龄为19.57岁±1.52岁。结果显示,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整体具备率较低;师范生...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师范生 心理健康素养 具备率 影响因素 
校园欺凌受害与青少年恶意创造力的关系: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和社会善念的调节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3期353-361,共9页杨薇静 田鑫 胡东 郭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3BSH143)。
探讨校园欺凌受害与青少年恶意创造力的关系,并考察愤怒反刍和社会善念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1 019名中学生,使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愤怒反刍思维量表、社会善念自陈量表和恶意创造行为量表进行测查.研究发现...
关键词:校园欺凌受害 恶意创造力 愤怒反刍 社会善念 青少年 
以情促学:教师面部表情对视频学习的促进作用
《心理科学进展》2025年第4期690-703,共14页乔沛桦 匡子翌 王福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277025)资助。
教师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中性)作为社会线索,可以展现出教师的情绪状态,在视频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主要从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情感−社会理论、准社会互动理论、情绪感染理论以及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来解释面部表情对视频学...
关键词:面部表情 教师 视频学习 多媒体学习 
高校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能动性建设
《学周刊》2025年第10期151-154,共4页周佳豪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国各地高校都对其十分重视。心理社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在心理社团的建设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心理...
关键词:高校心理社团 心理健康教育 能动性建设 
5~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主题绘本阅读的注意偏向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5年第2期163-172,共10页王薇 程奕芸 吴洋 薛立成 李永鑫 赵静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YJC88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1063)。
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15名5~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15名智力障碍(intellectually delayed,ID)儿童和19名普通儿童(typically developing,TD)阅读高兴、伤心、生气和害怕四种情绪主题绘本的注...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主题绘本 眼动 情绪理解 注意偏向 
午后小睡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元分析被引量:1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钱柳 汝涛涛 陈玉萍 张辰泽 周国富 
广州市科技计划(202102021195);广东省光信息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B030301007);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引智基地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SJYB0147);南京林业大学优势学科-水杉师资科研启动费项目。
通过遵循PRISMA-Protocol,对42项研究(总样本量为1751)运用元分析技术,以不同认知功能的任务指标为变量来探究午后小睡对认知功能的作用效果及调节因素。结果发现:与控制条件相比,午后小睡对认知功能的作用效果达到中等的正向效应量(g=0...
关键词:午后小睡 认知功能 作用效果 调节因素 
家校社协同: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机制建构
《鄂州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85-87,109,共4页段悦 韦耀阳 
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项目(5032024005)“家校社协同:推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机制建构”。
中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对个体发展及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当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水平、社会支持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构建家校社协同治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机制成为破解问题的...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机制建构 
留守青少年对他人消极评价的敏感性及注意回避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5年第2期185-195,共11页杨玲 李娜 张炀 石林平 张铭飞 武江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185);甘肃省青年发展中心项目(GSQNZX-20210301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GS[2021]GHBZ151)。
本研究探究了留守青少年对他人评价的敏感性及注意偏向。实验一使用社会激励延迟任务考察了留守青少年对他人评价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留守青少年在他人消极评价线索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他人积极评价线索下的反应时,在他人消极评价线索下...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 他人评价 敏感性 注意回避 
绘画心理疗法在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10期48-52,共5页李溯莹 
厌学是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绘画心理疗法是一种结合了艺术和心理学原理的治疗方法。它利用绘画作为沟通和治疗的工具,帮助个体探索自我、表达情感、解决内心冲突,并促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厌学心理 绘画心理疗法 家校共育 
视障学生梦境分析靶向心理干预案例解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10期53-56,共4页孙晓斌 孟宪兰 
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形成了高敏感、强自卑、低安全感的心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强,他们的痛苦和困惑从不轻易向他人倾诉,但学生对梦境的困惑或梦境对他们造成的巨大困扰会使他们和老师谈论自己的梦境。梦境能给学生和老师提供...
关键词:视障学生 梦境分析 靶向心理干预 案例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