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国利
出 处:《时代人物》2020年第30期40-42,共3页Times Figure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内容极其宏阔,为建设法治中国作了严密的顶层设计。《决定》强调指出,要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1],“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2]纵观中国的思想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中,确实有许多思想家都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重大作用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有些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值得当今社会借鉴和吸收。本文主要通过对先秦时期两个重要思想家荀子和韩非子法治思维的阐述和分析,试图让读者认识到这些各具特色的法治思维对当今中国更好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