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性起伪

作品数:196被引量:15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朱志荣陈林丁四新东方朔强中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性朴”与“性恶”:荀子礼乐思想中的人性论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4年第12期26-31,共6页冯琪琪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项目编号:BSYB23-3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1Y009。
荀子人性论中的“性恶”与“性朴”,并非矛盾而对立的一对范畴。“性朴”和“性恶”分别是个体具有的个体先天和社会后天的双重属性,两者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的有机结构。“性朴”作为个体的先天自然属性无法通过...
关键词:性朴 性恶 化性起伪 荀子 
荀子“化性起伪”思想与道德教育有效性提升研究
《文教资料》2024年第23期27-30,34,共5页庞珂庆 
荀子德育思想以“化性起伪”为核心,通过“内圣外王”的修养路径、“隆礼重法”的教育策略以及“积善成德”的实践方法,构建了系统的德育体系。荀子认为,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不断克制私欲,不断内化社会礼义规范并付诸实践,最终实现个人...
关键词:荀子 “化性起伪” 德育思想 
荀子“化性起伪”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
《西部学刊》2024年第22期153-156,共4页陈义 
荀子“化性起伪”理念主张人性初始为恶,但可通过后天教化和个人修养转变为善。与孟子的“性善论”不同,荀子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性伪之分”,认为人性中的恶需要通过圣人教化、礼法约束和个人努力来转化,鼓励通过教育...
关键词:荀子 化性起伪 性伪之分 
“内修”与“外化”:荀子修身思想的两维性及其价值研究
《晋中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87-90,共4页贾梦颖 程守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传承的文化根脉和智慧结晶。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修身”为前提和根本,荀子更是将其修身思想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中,且著有《修身》一文。荀子以“性恶”论为逻辑起点,从“内修”和“外化”两...
关键词:荀子 修身 性恶论 化性起伪 价值 
荀子诚论新探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4期13-20,共8页马欣欣 
荀子主张人性生而无仁义,故内圣的达成路径只能由外而内,“形”的工夫论意义在荀子诚论中便得到凸显。“诚心守仁则形”是说人若能用心真诚不二地践行、持守仁义,后者会内化于心,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由修道而成德的工夫。此后,德不可掩,...
关键词:荀子 诚论  化性起伪 内圣外王 
基于“化性起伪”诠释荀子修养论内在理路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宋宏飞 王林 
以成德为鹄,圣人异过于众在于修养,荀子“化性起伪”提供一条成圣修养路径。基于这一路径需要明确四个问题:一是需要明确作为荀子修养理论支点的“性恶论”具体是何含义;二是需要明确基于“性恶论”这一人性观点,人是否有修养“化性”...
关键词:荀子 性恶论 化性起伪 修养论 
人的二重性存在:荀子道德教化的发生逻辑及其可能性
《学术研究》2024年第7期58-65,共8页吴之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思想史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研究”(20AZD00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传统文化向度与构建逻辑研究”(GD22YMK04);广东省社科联扶持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研究”(GD2023SKFC27)的阶段性成果。
“人”是儒家道德教化的对象,但与孔孟从“天人合一”的理路来认识人不同,荀子一方面主张“明于天人之分”,重新发现人的自然生命存在与确立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提出“人生不能无群”的命题,从“群”的视界来阐析人的社会性存在与人之...
关键词:荀子 道德教化 人的存在 化性起伪 
荀子性恶论辩证
《东岳论丛》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陈晨捷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时间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1BZX057)的阶段性成果。
多年来,荀子的性恶论备受争议,学者们或持批判态度或为之辩解,对荀子的人性论作出多维度的解读,如谓其为性善论、性朴论、性可善可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等。但若严格遵循荀子对“性”“善”“恶”等概念的定义,则其性恶论...
关键词:  化性起伪   
荀子的“治气养心”术
《养生保健指南》2023年第9期59-59,共1页王春华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养生家。苟子的养生理论注重“治气养心”,非常重视心的作用。苟子认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解蔽》)苟子主张“人性本恶”,故而要“化性起伪”,就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雕饰,达到一...
关键词:养生理论 化性起伪 养生家 战国末期 人性本恶 荀子 血气 人的意志 
化性起伪,学习之道——《劝学》教学设计
《读写月报》2023年第9期26-33,共8页王婷 
【教材分析】《劝学》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该单元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单元之一。单元要求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劝学》...
关键词:《劝学》 创造性学习 学习单元 高中语文 第一课 学会学习 终身学习 化性起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