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青霉素异构体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郝丽华[1] 郭庆 杨雷英 袁娜 

机构地区:[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2]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0年第12期5-6,共2页

基  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439109)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NS2125)。

摘  要:黄绿青霉素(citreoviridin,CIT)是黄绿青霉菌的具有生物活性次级毒性代谢物,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真菌毒素,由 Ushinshy于 20 世纪 40 年代首次发现并分离提纯。CIT含有反式黄绿青霉素(E-CIT)和顺式黄绿青霉(Z-CIT)的混合物。研究发现E-CIT和Z-CIT的动力作用和结合特征会有所不同。目前研究已经证明CIT是一种具有心脏血管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的真菌毒素,其急性中毒症状主要有瘫痪、麻痹、呕吐和呼吸衰竭。本实验主要研究黄绿青霉素异构体在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化斑块的大小及斑块中血管内皮素(ET)的表达,观察对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发现CIT主要作用成分。

关 键 词:黄绿青霉素异构体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内皮素 

分 类 号:G434[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