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妍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人物画报(下旬刊)》2020年第7期0013-0013,共1页
摘 要:20 世纪 20 年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罗素写出了有关“模糊性”的论文。他认为所有的自然语言均是模糊的,如“红的”和“老的”等概念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因而是不明确的和模糊的。因此, “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特质之一,也是人们在进行语言研究时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同时,研究语言的模糊性,不仅是语言学家所关心的事情,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一个学科的范围。”[2] 而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也是历来翻译理论研究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因此, 本文通过译例分析,从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保留角度出发,探讨译者的主体性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