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518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年第1期159-163,共5页
摘 要:通过形成基于循证的新生儿外周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运用于临床,以建立规范化的新生儿外周静脉导管评估和维护的护理方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减轻患儿疼痛。方法:遵循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通过检索相关指南网、循证资源数据库、原始研究资源库、相关专业机构网站,对获取的纳入文献采用对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通过FAME结构对证据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进行讨论,最终将7条最佳证据转化为8条临床审查标准。并通过现场查看、查看记录单级成绩单等的方式收集资料。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111例留置针患儿及62人次护士,进行了2轮审查,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进行改进。结果:证据应用后8条临床审查标准的执行情况较证据应用前都有所提高;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导管的平均留置时间,变革后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留置外周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如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对于静脉炎、堵管、药物外渗三个指标的发生率,变革后明显少于变革前,且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变革前后均未发生相关导管感染事件。结论:基于循证的外周静脉导管维护的护理方案在新生儿患者中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依从性,并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且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64.81